实践证明,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有效避免了互相推诿,吸引各个部门主动投入、共谋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也是政府构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关键。北京市从基础性研究入手,大胆填补研究空白,进行开拓性探索,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2006年,北京市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紧接着又制定了详细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并逐步发布《文化创意指数报告》。这些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制定、客观评估与有效监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研基础。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重视发挥北京的高新技术优势,积极促进科技与创意的结合,一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行业,特别是动漫游戏、设计创意等,使之成为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用融合化的发展理念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机制和政策创新,打破了产业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系统性支持政策纷纷“破茧而出”。北京市委、市政府从领导体制、政策保障、规划指导、资金支持、融资服务、交易平台、人才支撑等七个方面,建立起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腾飞的支撑体系。
5年来,北京市推出了19项配套政策法规,各区县也相继制定出台了区级规划和相关政策,基本构建起了市区两级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政策体系,为各行业划出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完善的政策体系、科学的政策引导、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牵引”文化创意产业快跑起飞。2009年,北京动漫网络游戏产值初步核算突破80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强;演出市场仅61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票房收入就达9.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8.8%;电影票房8.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8%;古玩与艺术品拍卖成交额125.9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23%。目前,北京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3个。文化创意产业已吸纳就业超过百万人,高端人才正加速在北京聚集,新业态正集中向北京发展。
“还是那些文艺院团,还是那些文化资源,但只有在文化体制改革以后,院团面对市场的能力才被充分激发,‘沉睡’多年的资源才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力。”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改革。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08年演出场次比改制前增长3.6倍,达到666场,收入比改制前增长97倍,达到7560万元。
“试点不断深入,难点已经突破,重点比较突出,亮点越来越多。”在去年6月举行的座谈会上,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带队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五督察组一行,对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亮点频现,与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相随相应。
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部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从市到区县都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机构,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的支柱产业来抓。
各类文化业态都有转企改制的成功典型,是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
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与著名的南锣鼓巷紧紧相连,胡同里有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大名鼎鼎的北京儿艺就位于这里。2004年1月16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北京儿艺成功转制。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由此拉开,同时也奏响了全国院团改革的先声。
以一个如此强劲的音符起始,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乐章注定不会平凡。在北京儿艺之后,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木偶剧院、中国杂技团相继转制。更为难得的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四家演艺企业都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成功道路。
一家单位转制成功或许可以认为是偶然,若干单位陆续转制不断取得成功则必有其内在合理性。当我们就此采访有关部门时,得到的回答是:围绕中央的政策,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换言之,就是在中央政策的大方向下,逢山开道、遇河架桥。这话里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一往无前的决心,更来自于不拘一格的方法。
四家院团转制前,有关部门会同座谈,帮助四家院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各自发展目标。北京儿艺的控股股东是北京青年报社,其市场化经验和宣传优势正是儿艺急需的;北京歌剧舞剧院转制后由首都旅游集团控股,文艺演出和旅游演出很容易相结合;木偶剧团和中国杂技团原来基础都不错,与资本结合后发展空间将大大拓宽。转制之初的这些设想固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成为现实,但回过头来看,这些考虑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点,在北京儿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相对成熟的报业经营模式和宣传推广优势的确成为北京儿艺发展看不见的支柱。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儿艺总经理王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转制后,北京儿艺推出的第一部大戏叫《迷宫》。这部戏可以说是开国内儿童剧大制作的先河,全球征集剧本、全社会招聘制作团队,邀请齐秦创作和演唱主题曲。这些今天看来很平常的做法,当时却是闻所未闻。一经推出,《迷宫》的票房便以118万元的价格被买断。谁也没想到,一直被当成“小玩闹”的儿童剧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市场潜力,那部戏最终卖出了218万元。《迷宫》成为一个里程碑,因为从它之后,中国儿童剧有了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从《迷宫》开始,北京儿艺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他们着手打造全国儿童剧场联盟,将“集中全社会最优质的资源打造儿童剧”的宗旨贯彻到底。今年4月下旬,吉林京演儿艺联合剧院有限公司成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北京儿艺全国儿童剧联盟项目成功迈出第一步。
北京儿艺的道路是北京市转制企业发展路径的缩影。不同的企业各有独特的发展模式,而这些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又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在企业刚刚走向市场,经营理念和宗旨还不很成熟的时候,还需要政府适当地引导,这也是过渡时期的特殊性。
至于转制中面临的困难,则需要分清楚是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还是企业解决不了的。对于那些企业无能为力的部分,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地保驾护航。很多问题,比如资产划拨、人员安置都不是一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北京市的做法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会同商定解决方案,这已经成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落实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政策方面,北京市不折不扣地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相关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政策。截至目前,北京市国税和地税部门为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累计免税23.74亿元。
在清晰的角色定位指引下,随着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的活力和创造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北京市先后成立了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广播电视台,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民营企业的活力也充分展现。天创国际演艺公司打造的《功夫传奇》自2004年7月以来,已经在北京红剧场驻场常态演出达3300余场,在海外5个国家13个城市巡演了574场,收入超亿元。2009年8月17日,天创国际演艺公司以365万美元收购美国白宫剧场,开创了中国文化企业在国外拥有自己演出剧场的先河。
首家海外剧场并购、首家民营影视公司上市等等激励着后来者飞扬梦想,演艺、动漫、影视等产业不断出现有标志意义的新现象,日益完善的政策保障则让进入这一领域的人更加安心。
这并不意味着困难不再存在。但有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就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能力与魄力。王颖说:“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用发展来解决老问题,如果停下脚步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发展机会却会错过。”
卓有成效的文化体制改革,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潜力得到深度挖掘。
在北京采访,不管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还是文化企业领导,都总结出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条经验———“善于抓主要矛盾”。哪里是瓶颈,哪里就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工作突破的重点。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就是资金难题,而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和引导作用,又是这一矛盾中的关键问题。
有一个数字能说明问题:1∶10———北京市政府投资与所撬动的社会资本的比例已达到1∶10。据悉,2006年到现在,北京市已经投放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65个,带动社会资本200亿元。
北京市如何做到这一点?
秘诀之一是坚持“扶优扶强扶原创”的原则。自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出台针对性强的行业扶持办法和配套措施,重点支持演出等八个优势行业,尤其注重扶持体现北京特色、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具有快速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有支撑、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的项目。
在动漫游戏领域,北京市通过支持一批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和运营,有效引导并带动了该领域的精品生产。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直接支持重点动漫网游项目47个,支持资金1.96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20亿元。其中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完美世界》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
撬动财政投入“杠杆”的秘诀之二是善于搭建投融资平台。北京市针对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率先构建起完整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打了一套“组合拳”,建立起包括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奖励、担保费补贴、股权投资等在内的多种投融资方式,形成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多元投入并举的格局。2006年之前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贷款十分谨慎,主要原因是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少、贷款风险大。近几年来,北京市通过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仅今年以来北京地区商业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授信就达到61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对搭平台之初的情况记忆犹新。“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核心资产是创意,普遍没有多少资产可抵押;金融机构过去对这个产业知之甚少,也不清楚这个创意值多少钱、产品会不会有市场,由此出现融资难。一个创意如果没有钱去实现,又如何能从‘创新的想法’转化成‘赚钱的产品’?所以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要努力打通融资渠道。”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吴素芳说:“每年5亿元的财政支持资金是‘种子’资金,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提高使用效益。”他们创新财政资金资助方式,政府资助中贴息和奖励经费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9年贷款贴息项目数量及贴息额度分别是2008年的2.4倍和3.4倍,奖励补助额比2008年增长了40.6%,共带动金融、社会资本50亿元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的融资打通脉络。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介绍说,市金融局正组织文化创意企业与银行机构的项目推介与服务对接,引导银行开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特色金融产品,鼓励商业银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绿色通道。
多家银行已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并尝到甜头。2008年北京银行为《画皮》提供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这是我国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结果皆大欢喜,《画皮》票房突破1.7亿元,北京银行不仅确保了该行信贷资金的稳健回收,还意外收获了广告效应。截至今年5月31日,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1630笔,贷款金额合计约160.55亿元。
目前,文化创意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北京市最具有竞争优势和服务特色的业务之一。今年1月8日,全国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北京银行宣武门支行正式挂牌;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每年设立1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1月14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1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扶持文化创意企业。
有力的金融支持,让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底气”充沛,阔步前行。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面向全国和国际的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循环创造有利环境。
版权被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货币”,产业95%的交易是版权交易。2007年9月13日,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朝阳区挂牌成立,中国国际版权交易网(www.cnictc.com)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京市版权交流贸易平台正在逐步完善、版权产业链正在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9年5月8日,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开市,标志着我国第一家按照交易所模式运营的版权交易中心正式运作。同一天,我国第一套完整、规范的版权交易制度体系文件也在这里发布。
交易中心总经理殷秩松告诉记者,由于鲜有先例可循,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行业规则、市场渠道、支撑平台等各个领域积极创新,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运作机制。他们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及中国信托合作,搭建基于版权信托的贷款平台;发起成立全国版权维权协作平台,建立从防控到维权的全方位法律保障体系;与上海、广东等地共同发起成立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构建全国性版权产业要素市场布局……
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之外,更多的要素市场在加快建设之中。
国内首个设计交易市场于6月底揭牌,将于10月份正式运营,到2011年全部建成。北京市西城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福俊介绍说,该市场将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在其周边聚集100家以上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企业,为1000家以上企业提供交易服务,使之成为北京“世界设计之都”核心区和世界城市的显著标志。
5月30日,国内首家运营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揭牌,首都要素市场体系已趋完善。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的运营,将为众多文化创意企业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提供全方位的全程式交易服务。
除了上述市场交易平台的建立,北京市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台建设上做了许多努力,探索出不同种类、适应多方需求的交易交流平台。其中已经成功举办4届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就是一个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巨大平台。
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第四届北京文博会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签署合作意向、协议322个,总金额55.2亿美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占签约总数的10%。一年一度的北京文博会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而且促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今,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新的城市发展目标的提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城市不只要重视硬实力,更要强调文化软实力。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必然要寻求文化上的影响力。某种意义上说,北京成为世界城市,城市硬件和经济上面临的挑战相对比较直接,而文化上面临的争夺和竞争将更为深刻和持久。”北京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钟夫说。
“和纽约、伦敦、东京这几个世界城市相比,以2006年的数据,北京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多的(北京有6项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及人类遗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但从世界上的影响力来说,北京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我们巨额的文化贸易逆差。所以北京以产业的方式发展文化,从而提高对全球的文化影响力,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很重要的方面。”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说。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北京最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能够和现代的包括信息化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既是文化的、经济的,又是高新科技的,这将成为北京文化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说。
……
共识已经形成:世界级的城市要有世界级的文化,文化建设将在北京的发展篇章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将随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调研组成员:林跃然 徐立京 徐文营 乔申颖 欧阳梦云 李 丹 赖 薇)
本版编辑 乔申颖
图1:北京王府井书店是市民和游客都很喜爱的文化休闲场所。 邓维林摄
图2:北京儿艺今年新排的大型人偶儿童剧《宠物总动员》将作为儿童剧联盟的首演剧目。
图3:7月17日,北广传媒7个户外大屏幕同步直播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首度同台演出。
图4:短短几年工夫,德云社等一批曲艺团体迅速成长起来,如今常常一票难求。 乔申颖摄
图5:虽然天气很热,各地游客到北京老胡同游玩的兴致不减。 邓维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