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扫描各地超市经济亮点
贵州:农家超市激活农村市场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实习生 吴秉泽

  早饭时,记者走进贵州省遵义县龙坑镇八里村农家超市,店主林建琴正忙着铺货。8点刚过,前来购物和交电话费的人络绎不绝。林建琴的农家超市成了村里人气最高的场所。

  在这家60平方米的小店里,记者看到开放式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胶鞋、高压锅、洗衣粉等几百种小商品,农村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林建琴介绍,她日均销售收入400多元,最高时超过1000元。

  “买日用品不用等到赶场日,村里的农家超市各种日用品都有,价钱和镇里的一样,现在买东西方便多了。”八里村村民胡国发称赞农家超市给村民带来的方便。

  受制于交通,贵州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民购物消费主要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和流动商贩,没有成规模、成体系的商品流通体系,“油盐酱醋到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市里”是当时贵州农村市场的真实写照。

  2005年,商务部决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商贸突破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省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各地、州、市也成立领导小组,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在资金及经费上全力保障。

  贵州省在实施规划中,坚持乡村两级农家超市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不管是在遵义市的“四在农家”创建点,还是在黔东南生态旅游村,农家超市的建设都实现了与当地民族风情的紧密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贵州省周密筛选实力雄厚、诚实守信的企业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积极为承办企业和供货商搭建沟通平台。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贵州省严格按照国家商务部《农家店建设和改造规范标准》,加强对承办企业的监管,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统一购材、统一店容店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规范服务和统一销售价格,降低流通成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同时规范四项制度:连锁店商品准入制度、连锁店服务承诺、连锁店职业道德手册、连锁店商品质量承诺,提高服务质量。

  除销售农资物品、日常用品外,贵州省还积极将农家超市打造成农产品的流通平台和便民服务站,使之成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网络。遵义县鸭溪镇销售农资物品的农家超市店主杨昌文有7本厚厚的账簿,上面记录着赊购农资物品的农民姓名。“有一半的农民都是直接到我的店里赊化肥、农药,等他们家的菜子、玉米收获了,我负责给他们销售,用卖的钱抵除以前赊的农资款。”杨昌文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贵州省还积极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网多用,提升其综合服务功能。2008年5月,贵州省商务厅与中国移动贵州公司签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助力贵州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合作协议》,在农家超市中开展移动通信业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州省已有4022个农家超市完成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建设工作,通过农家超市累计放号10万户,代收费用5000余万元。如今,在农家超市里,不仅能交电话费,还能进行寄信、包裹、特快专递、纪念品出售等邮政类业务,购买常备药物,有的农家超市还成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

  据统计,自2005年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贵州省已建成各类农家超市1.3万余个,乡镇级农家超市建设覆盖率超过80%,村级农家超市建设覆盖率近40%,在农村基本形成了一条顺畅的流通销售网络。贵州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任开平向记者介绍说:“农家超市的建设带动了贵州省各类社会投资4亿多元,实现社会就业2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同时,在抗击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今年的特大旱灾中,农家超市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农民的‘安全带’、‘方便桥’、‘实惠网’。”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