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福建省邵武市是我国竹子的重点产区之一,当地有竹林面积60万亩,立竹量达1.17亿株,竹林资源优势突出。

  为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邵武市高起点定位发展竹加工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短短4年间,当地笋、竹加工企业由2006年的137家增加到现在的245家,笋、竹加工量增加了3.5倍,竹业年总产值达到15.4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93%。

产业拉动 农民靠竹实现增收

  邵武市地处武夷山南麓,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竹子种植。不过,在林改前,农民很长时间都是守着竹山受穷。“早些年,一根毛竹只能卖到2元钱,还不如一双筷子值钱,农民年亩均收入也不足150元。”水北镇二都村的村干部这样告诉记者,“不过现在好了,邵武市大力发展竹加工业,带动了毛竹升值,一根毛竹可以卖到20元。”由于竹子能卖出好价钱,二都村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竹林面积大幅增加,目前人均拥有竹林超过了10亩。去年,二都村人均竹业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 

  

  二都村的变化是邵武市林区发展的缩影。由于竹加工业的拉动,邵武市广大林农正实现“因竹而富”的跨越。记者了解到,与2006年相比,邵武市竹山亩均立竹数从140株提高到现在的170株,平均径粗从8.2cm提高到现在的9.5cm,竹林亩均竹笋年产量从300公斤提高到现有的420公斤,竹山经济效益从平均每亩450元增加到现在的800元—1000元,农民的竹山收益同比增长78%以上。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达7066元,比2006年的人均4925元增长43%。

  “资源增量、产业增效、林农增收”,是邵武竹产业发展的目标。邵武市委书记梁伟新说,如今,满山的竹林已成为邵武竹加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民的竹山也成为不断升值的“金山银山”。

“扶竹限木” 追求绿色发展

  林产工业是邵武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邵武市林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7.3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竹加工业产值增长为115%。

  随着竹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邵武1.17亿株的立竹量已远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近年来,周边县市竹资源已经跨区域向这里流动。“在邵武的公路干线上,运送竹子的车辆每天都有二三百辆,资源要素正向着价值高地集聚。”邵武市林业局局长黄志彪说。

  为推动林加工业转型升级,邵武市推出了“限木令”,从2007年起,对低附加值的木加工企业不予立项,并实施严格的“扶竹限木”政策,将发展的重心由木加工业转移到竹加工业发展上来。

  同时,对于竹加工业的发展,邵武市实施了“扶优限小”政策:没有科技含量的竹加工业企业不批准立项,没有一定规模和产业发展层次的不允许建厂。黄志彪说,此举对于保护森林生态资源、高起点发展竹加工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意义重大。目前,有40多家企业准备进入邵武市的省级开发区,其中一半以上是具有科技含量的竹加工企业。

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高位升级

  在政策导向下,邵武市竹加工产业加快了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脚步。

  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的大型竹浆生产企业,其浆板和高级文化用纸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去年以来,该企业又向高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领域进军,以小径竹和竹下脚料生产竹浆粕,竹纤维。据介绍,该项目年末可建成投产,竹浆粕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产值3.5亿元,产品附加值则比竹浆提高2—3倍以上。邵武市鑫森碳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另一家知名的竹加工企业,其生产开发的汽车用活性炭罐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90%。目前,鑫森碳业已开始了用途范围更广、开发价值更高的电容活性炭产品研发。

  为了站在科技开发的高位上,邵武市鼓励引导竹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对接,提升竹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例如,南京林业大学与邵武市福人林产公司合作开发的“整竹无裂纹展开微薄竹面复合板产业化生产项目”,解决了整竹去节技术难题,可突破竹材料的局限,直接生产无裂纹展开竹平板,开拓了以竹代木的广阔空间。

  邵武市正通过不断科技创新,做足、做活竹产业的这篇大文章。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