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方百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访广东省副省长宋海
本报记者 庞彩霞

  2009年是广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也是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的一年。种种迹象显示,广东经济正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记者日前采访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

  记者: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掌握主动权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广东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宋海:据科技部2009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研究显示,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的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等分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2009年,广东共获得国家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1项,相当于前11年所获项目总和,约占全国的1/10,跃升至全国第3名;新增5名两院院士,创下十多年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全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4亿多元,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4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首次同时跃居全国首位;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积累了哪些经验?

  宋海:首先,在推进机制方面,我们致力于省部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部以新机制、新模式,联合实施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推动全国高校和广东产业界开展合作创新,推动广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09年底,省部合作累计实现产值7000多亿元,新增利税累计近千亿元。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绝大多数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抵御能力,一大批坚持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的企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成为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的有生力量。

  其次,在选择创新突破口方面,锁定了“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诊断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工具,使得产学研合作如虎添翼,在形成产业共识,凝练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等方面产生良好成效。目前,广东已完成10多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并付诸实施。2010年将累计完成30个左右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覆盖全省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广东省“十二五”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在政策措施方面,出“真招”出“实招”。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近3年来,先后制定实施了《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09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省政府落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落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新闻发布会,成功开展珠三角地区自主创新政策巡回宣讲培训活动。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的落实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到2009年全省已有1000余家企业享受到了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落实的企业研发费抵扣额由去年的15亿元提升到50亿元。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这一系列的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必将大大提升广东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宋海:是的,近年来,广东成功突破了陶瓷清洁生产、数控装备、电子信息等一批制约广东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广东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为广东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上了巨大的引擎。

  据统计,2009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增长14.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0年1月至3月,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800亿元,增长2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4.3亿美元,增长26%。根据测算,广东技术自给率自2002年(38.4%)开始逐年稳步上升,2007年突破50%,2008年达到58.4%,2009年约62%;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广东对外技术依存度已经逐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广东正从对外技术依赖型逐渐向技术自主型转变,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记者:当前,广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请问广东下一步又将有何计划?

  宋海: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聚精会神、合力推进,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努力建设创新型广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争取更大成效。一是抓机制。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广东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形成“三部一院一省”新局面。二是抓产业。加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有条件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三是抓人才。即将启动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人才引进工作,加快引进人才和孵化项目。四是完善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推动科技立法工作;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农业领域主体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省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以及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工作,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