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知识产权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规划好技术积累期
本报记者 梁晓亮

  凡是在碳捕集和封存领域具有知识产权实力的跨国公司,均对碳捕集和封存的商业化持乐观态度。CCS在中国的商用前景如何?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陈健认为,即使是我国技术现在与国外比肩,也不乏成功的示范项目,但是中国电厂CCS真正的规模启动,也一定不是“10年内”,而是“10年—20年后”,这主要取决于国际谈判进展、国内外技术进展和发达国家的商业应用进展的情况。

  这10年,是关键的10年,正是低碳技术大发展、大布局的10年,在CCS商用全面启动之前,至少有三件事儿要做好规划。

  一是技术研发规划————10年,对于新兴技术产业来说,稍纵即逝,如何把握我国在CCS技术上与国际差距较小的好时机,还需要国家科技、知识产权部门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联合做好CCS的全球技术走势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我国研发规划,争取主动,争取话语权。

  二是示范项目规划———目前CCS技术相当热,每个月都有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有关会议召开,不仅是学术圈在关注,会议主办方还包括银行、投资机构、地方政府等等。这就难免让人担心,CCS容易引发投资冲动,而如果将投资冲动引向研发,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引向重复建设和无明显技术提高情况下的规模放大,将造成无谓的浪费,也可能造成对新技术发展的阻碍。所以将商用前的示范项目,稳扎稳打地规划好,使得我们每建一个项目,技术实力能够得到切实提高,才是正途。

  三是制度设计规划,好的技术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和制度设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CCS同样如此,至少牵涉到电力、石油、钢铁、水泥、地质等多个重点行业、以及投资、技术、建设、运行、封存等多方利益。相信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才能使我国CCS技术得到顺利发展并成功运行。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