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持续发展

  编者按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李培育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就此,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李培育。

  记者:为什么说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李培育: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亟待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央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趋势的敏锐把握,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对于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700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已接近“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的分界线。从国际经验看,这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一方面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将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有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加快是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成功跨越和持续发展。

  记者:为什么说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李培育: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显示出扩大内需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位置。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缓慢复杂的过程,并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全球贸易可能很难再现危机前的繁荣和高速增长,依靠外需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此,我们在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扩大内需有着巨大潜力,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把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固的内需基础之上,既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掌握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记者:如何看待城镇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李培育: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能否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关系到结构调整能否取得重大进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而与我国人均收入相近的国家,城市化率一般都在60%以上。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并且,在目前统计的城镇人口中,还包括1.6亿左右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更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滞后。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未来20年,我国将新增3亿多的城镇人口,由此带来的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可以说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通过城镇化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因此,城镇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还将给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动力,成为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最大载体和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记者: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李培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本身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适应我国需求结构不断变化提升的现实需要。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需求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不但是企业竞争所必需,也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塑造我国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不但以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为突破口,着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而且提出“再工业化”的思路,力图保持和巩固其在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升级形成竞争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其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在这样的挑战下,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塑造新优势,争取主动。为此,需要从产学研结合、财税支持、金融创新等方面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在自主创新上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加快“走出去”步伐等多种措施,更好地吸收外部创新资源,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记者:目前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应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李培育:我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走过了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花了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资源环境问题也集中出现,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形势严峻。应该清楚地看到,过去那种资源过多消耗、环境代价过大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能再持续下去,必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可以说是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节能增效潜力巨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增效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节能、节材和环保产业发展成大产业。据估算,未来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4万亿元,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抓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如何看待政策和体制机制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李培育: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和突破口。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最大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在于利益格局难调整。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锐意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上破解结构调整难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改革举措,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和保障。

  财税金融在推动结构调整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完善,更好地发挥财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企业治理结构,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文/本报记者 赵登华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李艳丽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发挥金融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产业布局,从解决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就要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和优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对资源增量的重新投入,还是对已有资源的重新配置,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也是金融市场本身的一项基本功能。在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金融政策的调整、金融中介服务的改善,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而会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地区间的分配结构以及资金的存量结构,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结构。

  金融支持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金融通过各种途径的支持,为各产业部门和地区提供发展与调整必须的资金。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行为,金融机构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从而为不同产业、部门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此外,金融体系还通过信用创造功能,加速资本形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总量增长。

  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具有资金导向的功能。商业性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有助于资金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转移;政策性金融机制通过区别对待的利率政策,对不同产业、行业和地区进行鼓励或限制,也必然能起到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同时,由于金融中介专门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并对投资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使得金融机构具有单个投资者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保险机构通过风险保障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嫁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主体的利益,鼓励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层次提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金融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不少国家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把握未来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因此,金融机构要对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务,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探索发展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授信、担保、保险等业务开展集成创新,有效满足重点产业中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围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适当增设产品研发中心,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研发,并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

  发挥农村金融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发适合农村金融的服务产品,健全适应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探索解决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积极推进县域、乡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县域金融生态的改善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信贷投向上,重点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要紧紧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等信贷投放重点领域,把握好着力点,充分发挥金融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为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提供适合的贷款支持,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要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要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要积极推动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开办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