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2002年成立以来,银联三色标识已出现在超过20亿张银行卡上———
“银联”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王信川

  “银联”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借鉴和启示:

  ○ 国际化战略取决于其行业特点,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 国际化战略秉持“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理念

  自从2002年“银联”诞生以来,银联品牌三色标识已经出现在超过20亿张银行卡上,银联卡受理网络已延伸至9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标准卡,为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的壮大与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中国银联紧紧抓住机遇,审慎、稳妥地推进全球化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银联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为有志于成长为全球性公司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日前表示,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战略取决于其行业特点。从银行卡产业来看,其典型特征是双边市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构成市场的两边,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卡组织作为双边市场的平台和枢纽,有效提升了效率,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收益,大幅度降低了社会成本。因此,国际化是卡组织为社会提供低成本服务的必然要求。世界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际卡组织,这些机构5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国际化才能获得发展壮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具备不被削弱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独立品牌的生存空间。没有国际化,卡组织就只能成为区域性的转接机构,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逐渐弱化,最终走向萎缩与消亡。

  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4800万人次,是2001年的1200万人次的4倍。日渐频繁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人员往来、日益巨大的跨境旅游支付和商务支付需求对银联国际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顺应国内持卡人需求,大力推进国际化成为中国银联的必然选择。

  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战略始终坚持立足本土、走向世界。8年来,中国银联一直根据发展实际,结合世界银行卡产业格局变化、趋势,形成阶段性战略重点。2002年,国内银行卡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力量还比较薄弱,银联把国际化定位于满足国内持卡人出境用卡需要,提出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用到哪里”的策略。随着国内银行卡产业的逐渐成熟和银联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银联的策略又适时调整为“构筑银行卡高速路,服务海内外持卡人”,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提升国际市场成熟度。在发展路径上,银联坚持统筹考虑境内外市场和资源,以境内市场撬动境外市场,以境内资源换取境外资源,以境外市场促进境内市场,以境外资源争取境内资源。

  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战略秉持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商业理念。许罗德认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应该是企业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中国商业理念的精髓所在。银行卡产业链比较复杂,参与方众多,业务开展都是通过产业链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通力协作来实现的。因此,合作共赢是银行卡产业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银联国际化一直秉持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银联已经与近200家各类境外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包括主流收单或发卡机构、区域性转接网络、“走出去”的中资金融机构以及花旗银行等全球性的大机构。借助合作伙伴的网络迅速拓展境外市场,快速打开了国际化的局面。同时也把中国的市场机会带给境外合作机构,他们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升,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理念真正得到体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