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深圳骄阳似火,在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内,运货的大卡车、搬货的小推车来来往往,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风扇呼啦啦的转动声中,黄俊雄一面喝着功夫茶,一面与码货的工人大声地核对清单。
黄俊雄现在的工作看起来悠闲轻松。他有8个合伙人、10多个在市场负责提货的工人,在云南有2000多亩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对应的运货服务商,有多年合作的固定客户。
合伙人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收货,黄俊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蔬菜运入市场后进行查验和接收,再转手卖给前来批货的下游客户。
黄俊雄是广东普宁人,1989年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立之初,20岁出头的他就和几个老乡合伙,开始在这里创业发展。
“那时候市场周围全是山,生活比较艰苦,市场规模也很小。”黄俊雄回忆起初来深圳布吉,印象最深的就是山。当时他的经营规模也很小。早上两个合伙人在老家收购潮州菜,如苦瓜、豆角等几个品种,每天能有1万多斤。运过来以后,他就负责在市场批发出去。他的客户有商场超市、小菜市场、餐饮机构等,在1989年就有香港客户从他这里进货。
当时能赚多少?黄俊雄笑着告诉记者“已经忘了”。黄俊雄的生意观简单朴实,跟他目前的工作状态一样悠闲,“我们做蔬菜生意的,不用每月每年去算营业额,有多少钱就收多少货,现买现卖,生意好的时候多做,生意差的时候少做。”
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他的进货范围逐渐扩大,足迹遍布福建、山东、广西、湖南、甘肃等地。2004年,每天的进货量达到五六万斤,包括了叶菜、玉米、土豆等20多个品种。
“那段时间,市场供应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进货点分散、各地天气变化无常,加上交通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补货不及时、蔬菜质量难以保障等情况,不但影响生意,也给客户造成麻烦。”黄俊雄告诉记者。
后来,他们在云南建起了2000多亩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点集中了,质量也有了保证,批发市场还开创了新的物流配送模式,形成了“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生产、流通、消费供应链,加上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使得进货、运货、出货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做蔬菜生意利薄,但我坚持做了20年。”黄俊雄说,他喜欢这份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