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 珠海篇(下)
碧水蓝天勤呵护
本报记者 汪 朗 陆 敏 李茹萍

  到过珠海的人,都会对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珠海市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坚守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底线。这些年来,珠海市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这些无疑是对珠海生态环境建设成就的肯定。

  如今,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珠海对生态文明创建提出了“保环境、优生态、促发展”的新目标,并将其具体化为“四个百分之百”,即新增工业项目百分之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之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之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之百实现目标。为此,未来几年珠海将投资26.7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全市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7万吨,垃圾发电厂技改工程、城市污泥综合利用工程等也已开工。近期需要复绿的28处山体中,去年已经有15处完成了复绿工作,其余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去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200吨,化学需氧量减少排放300吨,双双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珠海市市长钟世坚在与记者交谈时,提到了他正在考虑的一件事,就是市里有钱后给点补贴,让所有出租车都改烧天然气,公交车都改成电动的,用锂电池,“到那时,珠海的空气质量会更好。”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珠海人多年坚守的“底线”,如今正成为珠海在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底牌”,吸引着众多高端产业项目来此落户。在一片葱茏的横琴新区,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管委会副主任颜洪告诉记者,横琴岛陆地面积有106平方公里,是澳门的三倍多。这里与澳门仅一水之隔,紧挨着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植被保存完好,是珠三角少有的可供成片开发的黄金宝地。如今,横琴总体开发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未来这里将成为促进粤港澳合作的新平台。目前,已有不少港澳地区的公司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来商讨投资事宜。今后,横琴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和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珠海乃至珠江口西岸的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到2020年,横琴新区的经济总量中,包括研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在内的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75%以上,人均GDP达到20万元。而全岛一半以上的面积将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以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

  在严格保护中科学开发,在科学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这是珠海生态环境建设的新亮点。从珠海城区乘船50分钟,便到了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办公地点桂山镇。在镇农渔办同志的带领下,记者乘坐快艇登上海面上的鱼排,了解区里的贝藻养殖新项目。渔民吴耀孟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随手将挂在鱼排上的一个网篮轻轻拉出水面,仔细一看,里面是肥硕的鲍鱼。吴耀孟是福建东山岛人,养了十多年鲍鱼,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水质好,营养丰富,十分适合养殖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他在老家养鲍鱼一年多才能上市,在这里只要四五个月,一斤鲍鱼贵的时候能卖100多元,便宜时也要80多元,他所在的这个鱼排一共养了3000笼鲍鱼和海参,一笼少说卖个二三百元,“收入挺好”。

  万山区委书记田忠敏告诉记者,过去这里主要养殖鱼类,效益不高风险还大,遇到台风或是大雨经常会跑鱼死鱼。去年区里从外地请来行家,指导渔民发展贝藻养殖,当年就见了效果,渔业产值从长期徘徊的7000多万元增长50%,突破1亿元。今年区里建起了海参、鲍鱼的种苗孵化场,准备全面推广这项技术。其中一个养殖大户就准备发展2000亩,产值可超亿元。在田忠敏看来,发展贝藻养殖不仅效益高,还能更好保护环境。过去养鱼要喂饵料,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而海参、鲍鱼和其他贝类主要吃龙须菜、裙带菜等各种海藻,培植这些饲料本身就有净化海水作用,发展越多生态效益越好。去年,拥有1万多居民和32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万山区,生产总值为1.3亿元,而5年之后这一数字将变成80亿元至100亿元。田忠敏告诉记者,这一预测有着充分依据,发展生态渔业可以贡献30亿元左右,正在商谈的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能提供40亿元至50亿元,开发中的海岛高档旅游业,又能带来10亿元至15亿元收入,而且全部是绿色产业。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宜居宜业的新社区,这是珠海市正在开展的另一项工作。记者来到斗门区乾务镇网山村村民黄建友家中时,他和邻居们刚刚商量完事情。黄建友是周边10户村民推选出的“户长”,虽说不算“官”,管的事情却不少,要组织小组的村民值班巡逻,维护社会治安;要开展禁毒禁赌、普法宣教、计划生育工作;还要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帮助村民发展经济等。不久前,小组一个患有智障的村民就在大家的帮助下,在附近工厂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了生活自立。在黄建友看来,“十户联保”的机制真正能够实现村民的守望相助,促进邻里和谐。

  网山村党支部书记黄建洪向记者介绍了“十户联保”制度的由来。5年前网山村由于流动人口较多,社会治安不太好,时有盗窃发生,而全村1600多口人,只有6名村干部,许多工作又顾不上。于是辖区派出所和村委会商量,由10户左右的村民推举出一个“户长”,全村共34个,由他们组织大家联合开展治安保卫等工作。“十户联保”推行后,网山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无刑事犯罪案、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纠纷的“三无村”,群众对此十分满意。以后,联保的内容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使得这一机制成为沟通社情民意的平台,农村基层工作的节点和开展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目前,“十户联保”正在乾务镇和附近的蕉白镇逐步推行,几个试点村都已取得明显成效。

  珠海市委副秘书长、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戈晓宇告诉记者,“十户联保”是珠海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一项尝试,而相关的改革还有许多内容。根据广东省的体制改革规划,珠海将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实行重点突破,为全省提供经验。这一改革不仅具有全局意义,而且对珠海其他改革的推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以大部制为标志的珠海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7个,精简幅度达1/3,议事协调机构减少83.3%。与此同时,珠海市还在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表示,我们不但要让珠海“宜居”,更要让珠海“宜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珠海实现新的崛起和振兴、再创特区新辉煌。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