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理财热的兴起,如何理财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自3月26日起,《经济日报》理财视点版推出了“伴随一生的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分别就人生的5个阶段————单身期、家庭和事业形成期、家庭和事业成长期、退休前期、退休期,梳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的理财观念与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专家解读,提出合理的理财建议。许多读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畅谈了对理财的看法与建议。现摘登部分来信内容。
提供理财“指南”
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南昌市进贤支行熊平来信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不少民众由于缺乏理财意识及相关知识,在理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觉得无财可理,或者不知如何理财,或者盲目投资造成损失。《经济日报》刊发的“伴随一生的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南”。
系列报道以个案为例,综合考虑了年龄、收支情况、家庭资产状况与当前资产配置及未来收支预期等多种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普及理财知识,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专家针对案例进行的分析使枯燥的理财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推荐的理财产品也具有可操作性。我相信,这组报道会促使许多人反思自己的理财观念,增强科学理财意识和能力。
河南工业大学赵晨来信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日益丰富的理财产品不断满足了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理财产品较为复杂,投资者如何选择是个难题。《经济日报》刊发的这组理财报道能较好地满足读者对于投资理财知识的需求,既让读者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又使读者根据案例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恰当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国电影出版社于雪飞来信说,《经济日报》近期刊出的“件随一生的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了解到理财知识,学会了一定的理财方法。投资理财专业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管理自己财富的过程中,我走了许多弯路,导致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没能实现保值增值预期。读了这组报道后,我深感从中学习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对我今后转变理财观念大有帮助。
引导理性投资
中国农业银行达州市分行郑年孝来信说,《经济日报》推出的“伴随一生的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推广了科学管理个人及家庭财富的理念,引导广大读者理性投资理财和消费。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耿海青来信说,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读者,在读完系列报道中关于年轻人的理财分析后,我明白了生活就是理财的全过程,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事业、婚姻和家庭。在大学的四年里,衣食住行都是父母资助的,很少自己规划。现在,我很快就要跨入上班族行列,应当学会成为一名生活的“理财师”。
山东省阳谷县供电公司王茜来信说,“伴随一生的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让我们看到理财并非是深奥、复杂的问题,它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报道还让我们认识到:记账并非“小气”的代名词;理财并非就是买股票,买基金,买国债。量入为出,提倡节约,注重理财应该成为年轻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理性投资,将理财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分享投资案例
河南工业大学赵晨来信说,《经济日报》理财案例分析系列报道实用性强,从这些案例中,我学到如何合理分配家庭的收入支出,又不影响现在生活品质的方法。
中国农业银行达州市分行郑年孝来信说,这组报道普及了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和引导投资者树立起理性的投资理财意识,体现了媒体的服务功能。希望《经济日报》能够把栏目继续办下去,并推出更多的好文章,让读者分享更多成功的投资理财案例。
据笔者了解,离退休老同志大多进行投资理财,和年轻人相比,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退休金,风险意识淡薄,投资理财知识和技能也较为缺乏。因此,建议《经济日报》对“离退休老年人的退休金理财”进行关注,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报道,引导离退休老人科学地投资理财消费。同时建议增加个人投资理财失败案例的深度报道,并配发相关专业分析师对其失败教训进行的剖析,以供读者参考。
(本报记者 王 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