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实习生 曾 妮

  近日,走进兖矿国泰IGCC多联产工程项目的控制室,“3×1150t/d新型水煤浆气化炉、NHD脱硫脱碳、2×450t/d气相甲醇合成、42MW6B燃气轮机、40MW汽轮机”,这些在计算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装置名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当初研发这个项目,这些装置技术可是让我们煞费了一番苦心”。兖矿国泰副总经理张彦向记者介绍,“煤气化多联产的关键技术多年来始终被国外垄断。为了实现液体燃料、化工产品与电能的联合生产,达到创新性的能源高效利用,我们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2005年10月17日凌晨1点56分,终于通过煤基物质生产和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有机集成,自主研发建成了高效洁净煤基甲醇联产电示范系统,并实现了天然气改烧煤制气和化工驰放气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验证与工程化应用。”这一刻注定要记入兖矿国泰的企业史。

  这个倾注了无数兖矿人毕生心血的项目同时拥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它的“学名”IGCC(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示范工程),另一个是它的“艺名”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张彦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家真正实现煤基多联产的项目,开创了我国煤气化多联产系统研发与示范的先河。”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联产技术作为战略选择,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为此,兖矿国泰以创新为龙头,以改革促发展,走出了一条洁净煤发电与甲醇多联产的新路子。拓展新道路,必须要进行技术突破,兖矿国泰着力在两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一是首次对联产换热网络进行流程与参数同步优化综合。按照能量梯级利用和发电、合成特性互补的原则,研究驰放气化学能释放、系统余热回收、污染物生成抑制的高效途径,提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与甲醇合成集成的措施,最终创新出同时满足先进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的串并联工艺流程。二是突破了40MW级煤制气重型燃气轮机中4大核心设计技术中的2项————燃烧室和控制系统,率先在国际上完成了适用于联产系统的40MW级燃气轮机工业示范。

  技术的革新除了带来工程的高速进展,更创造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单喷嘴双燃料燃烧室里,记者看到了正在高速运转的火焰筒,红彤彤的焰火随着火焰筒的旋转呼之欲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像火焰筒、喷嘴头部冷却结构、稀释燃烧技术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都是在IGCC多联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研发出来的,不仅大幅提高了燃料热值变化耐受度,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如今,该项目总能利用率已经达到57.16%,比甲醇、电独立生产系统提高3.14个百分点,煤气化发电效率比同等容量常规发电机组高10个百分点以上。”张彦说。联产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且通过能源和化工产品生产的互补,大幅度降低消耗,在系统内部控制污染和排放。张彦列出了一组数据: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同规模常规蒸汽轮机电站降低45.08%,硫化物排放浓度降低83.82%,供电标准煤耗降低25.06%。

  这套“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伴随着高可靠性、长周期性的运行,已累计生产甲醇101.62万吨,燃气发电机上网发电量11亿千瓦时,每年可使50万吨环保限采的高硫煤得以利用。面向未来,兖矿人充满信心:“电力行业将从这里开始发生从传统燃煤电站向高效、清洁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转变,在全球‘低碳经济’方兴未艾的趋势下,它将会给煤炭、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业带来更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