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文/本报记者 赵 峡
本报记者赵峡(左二)在农户家中采访。 陈 实摄

  农业是弱质产业,自古有“靠天吃饭”一说。5月下旬,广东连遭暴雨袭击,然而,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当地农民很是沉稳。

  记者了解到,是广东省在全国首创的“政银保”农业合作项目给地方农户吃了定心丸。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家庭式种养殖为主的初级阶段生产模式正在向现代规模化大生产迈进。此时,如何破解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瓶颈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级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惠农政策,大力增加农业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民自主经营,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经营依旧面临资金不足、贷款融资难、发展缓慢等问题。除了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低,抗风险能力差外,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仍是农业贷款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套涉农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风险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打破资金瓶颈?涉农保险的介入尤为重要。就拿广东来说,是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如何减少灾害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政银保”合作模式作为广东省金融创新的重要举措,在破解融资难题、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政银保”合作项目试点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通过利用政府担保基金和保险公司的专业保障系统分散了风险,银行无需担心贷款逾期不还,农户也减缓了以往因高额抵押而借不到钱的压力,从而使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维护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防范风险、分担风险长效机制的现实选择。

  反过来看,传统农业随着规模化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抗风险能力必然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农户也因为借贷积累了信用记录,越来越多农户拥有可抵押物,融资将变得更加容易可行,呈现出农户、银行、保险三赢的局面。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表示,要鼓励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广东“政银保”农业合作项目的推行有助于建立涉农信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分担和补偿机制。该项目的推出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意义深远,值得推广借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