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人才大厦为何能创出高利税
何振红

  前不久到无锡采访,听说一幢“530”创业人才大厦,竟然创出5000多万元利税!兴趣立即被勾了起来:这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那幢“千万楼”?当地人秘而不宣,说无锡海归创业成果展会于次日开幕,“去看看吧,谜底也许会在那里揭开。”

  刚走进无锡市博物馆西区负一楼展厅,纵列成行的海归创业者人像海报就闯入眼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70多块展板,100多个展台,以实物、文字、图片、影像和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展示了海归企业在无锡的创新创业成果。集成电路、传感器、新材料、风电、太阳能、LED芯片、TD—LET、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软件开发……一路看来,展品个个都属新兴产业,项项技术都问鼎科技前沿。

  原来,这些琳琅满目的创新成果不少是在“530”大厦里完成的。2006年无锡市推出了“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简称“530计划”),并为这些海创人才量身定制了“530”大厦。如果说“530计划”搭建了“人才特区”,那“530”大厦就是最好的载体。大厦不仅集研发、中试、中介、市场、信息、培训、商务、洽谈、健身、餐饮等于一体,还设有创业服务中心、项目促进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国际营销服务联盟、在线服务系统、特聘创业导师、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是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里,海归创业者毫无后顾之忧,潜心研发、全力创业。

  如此重视创新型人才,缘于转型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与众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曾创出“苏南模式”的无锡也遇到了发展难题,长期的粗放发展使得土地等资源瓶颈趋紧,发展成本越来越高;纺织、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凸显了环境制约和后劲不足,发展空间越来越小。2007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更是让无锡深陷资源、环境危机,转型迫在眉睫。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促使无锡下决心抛弃之前粗放的发展方式。10年前,一个叫施正荣的人带着一台电脑和几页商业计划书从海外归来,说要做光伏,一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产业。在几座大城市向他关上大门之后,无锡市笑脸相迎,为尚德电力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一个人带动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激活了一座城市。”如今,尚德电力已跃居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头把交椅,无锡也因此成为一座“太阳城”。

  从施正荣身上,无锡人看到了创新型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力量。他们果敢地把创新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创业作为第一驱动力,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事实证明,无锡是有能力批量复制施正荣的。短短的4年间,无锡市9个区县个个都建起了“530”大厦,落户无锡的海归创业者达2500多名、“530”企业876家,他们采用的多是国际前沿技术,三分之一以上实现了产业化。

  一座“530”大厦激发了无锡经济转型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无锡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电子信息、新能源、物联网、软件外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已成长为支柱产业,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能力升至全国第一,太阳能光伏产业位居世界前列,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合同执行金额、原创动漫作品量居全国第二,物联网研发应用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如今,尝到甜头的无锡继续把创新型人才当成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当作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又推出了“后530计划”和“泛530计划”,千方百计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努力以创新型人才引领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事业发展,朝着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目标昂首阔步。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