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港澳台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商在大陆
优化投资环境 服务企业发展
————广州开发区服务台商和台资企业纪实
本报记者 苏 琳 庞彩霞
   全国经济效益最好的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一角。            本报记者 苏 琳摄
图为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漆包线车间。               本报记者 苏 琳摄
  图为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生产线———连续冷轧线的冷轧机区。     本报记者 苏 琳摄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形成新的动力机制,成为全国经济效益最好的国家级开发区。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但是开发区“在最差的年景取得最好的收成”。2009年,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7.9%、23.1%、18.9%。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继续领跑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这其中台商和台资企业是重要生力军。”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开发区有台资企业260余家,占广州市总数的十分之一。台商在广州开发区投资50多个生产性项目,总投资达20亿美元,台资企业平均投资总额超过1500万美元,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11家。2009年,台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

创新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广州开发区以服务台商、台资企业为己任,进一步增强亲商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长期以来,广州开发区将“服务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软环境的核心要素,按照“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的理念,急投资者之所急;依法办事,清廉高效,赢得了投资者的赞扬。近年来,广州开发区以服务台商、台资企业为己任,进一步增强亲商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表示,开发区管委会主要是为企业、大学研发机构营造完善环境的“导演”和“保姆”,我们致力于建立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再进而提升为创新型政府。我们要为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投资服务,让投资者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2008年12月26日,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试运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彻底改变加工贸易企业的“境外一日游”现象,为“深加工结转”类型企业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

  2009年,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大提速”,从3月1日起,全区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实行新的承诺办理时限。现有146个行政许可项目的新承诺办理时限,比原承诺时限缩短401天,平均压缩2.75天;比法定办理时限缩短968天,平均压缩6.63天。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投资3.2亿美元,在开发区拥有研发机构和多家工厂。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涉及新型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说起开发区对企业的支持,该公司总经理室总监杨国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9年,广州开发区对企业缴纳的堤围防护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为光宝减少了500万元的负担;光宝公司原来将货物运到香港再转到华东,现在通过保税物流园区将货物直接转到华东,每一个货柜可以节省1—2天时间、4000元运费,大大减轻了企业成本。

  在广州开发区的台资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对部分从事电子产品代工和金属加工的台资企业冲击较大。广州开发区立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发展的需要,及时“送暖风、鼓士气、稳人心”,2008年出台了含金量达20亿元、9个方面24条政策,并召开扶持企业化危为机的“千人大会”,邀请区内500多家企业和相关机构参会进行宣讲。积极为企业“雪中送炭”,解决企业发展困难。会后三天即组成经贸考察团直飞台北,密集拜访了在开发区投资、分布在台湾六个城市的14家企业总部,为企业详细讲解广东省、广州市及开发区扶持企业化危为机的政策措施,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

  台商们表示,广州开发区对待企业之诚,困难时期出手帮扶企业之义,政府服务效率之高,令他们深受感动、倍感温暖,感到在开发区投资发展更有信心、更加安心、更为放心。近一个时期,光宝、联众、顶新、旺旺等台资企业纷纷与开发区达成新的投资和增资扩产意向。

挑商选资,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通过大项目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延伸了产业链。同时,利用招商选资,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开发区认识到,只有千方百计开拓招商网络,用诚信、服务才能打动台商。当时最有效的就是采取“蚂蚁策略”,即积极创造条件让首批进区的台商投资项目获取成功,尝到甜头,然后回去向他们的同行宣传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引来更多的投资者,以商引商,效果明显。“蚂蚁策略”奠定了广州开发区亲商服务的传统。台资企业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黄正朗便是“蚂蚁策略”的受益者。

  现年51岁的黄正朗到大陆工作21年来,边工作边学习,先后在多个城市干过,通过朋友推荐、网上查询、实地考察,最后落脚在广州开发区,一干就是15年。“我现在把家也安在了广州开发区。”黄正朗对记者说。

  台一铜业主要从事铜加工产品,包括漆包线、高压及超高压电力电缆、中低压通信电缆、光纤光缆等产品制造。黄正朗告诉记者,台一铜业已将最重要核心技术的高压电力电缆项目建在广州开发区,计划继续加大新项目投资,以体现台一铜业对这块风水宝地之爱。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坚持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围绕产业龙头项目和高端项目开展重点招商,通过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专业化招商和“招商选资”等有效策略,提高项目引进质量。同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跟踪研究,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及时向招商单位发布招商指引,增强服务业项目招商的针对性,提高招商成功率。2009年新批准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45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

  利用招商引资的“杠杆”作用,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招商选资”,是广州开发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法”。开发区注重延伸产业链招商和深度招商,将招商引资提升到招商引智、挑商选资的水平,不断延长产业的价值链条,使引进的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目前区内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2008年以来开始实施“米产”倍增计划,新引进的项目投资密度比前两年提高了1倍,5成以上实际利用外资是靠老企业在原场地增资扩产的“零地招商”实现的。

腾笼引凤,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通过实施以转移推动转型的战略,破解了长期困扰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空间缺乏和资源约束的问题,成为广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

  由台湾烨联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9348万美元的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以经营不锈钢冶炼、生产、加工冷热轧不锈钢卷板及系列产品为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2004年建成不锈钢连续冷轧线,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上第一条,也是目前最长的集合了传统的轧延线、冷轧退火酸洗线、调质轧延线和张力整平线于一体的连续冷轧线。

  “你看,这条立交公路多宽,多漂亮。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家企业,公路才通到了这里。”采访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落座前,总经理吴明通把记者引到会议室的窗前,一边比划一边回忆道:“2001年来广州开发区考察时,这里还是荒山野地。我们对这个地方有些失望,就去其他地方选址。开发区领导知道后,诚意邀我们到开发区建厂生产。我们被诚意打动,2003年建厂,2004年投产。与此同时,开发区开山炸石,平整土地,建起高压输电站,广州市也在最短的时间里修通了这条广园快速路。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解决了产品的运输问题。”

  吴明通表示,就市场而言,他相信联众的实力。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市场网络、生产稳定是联众的优势。“我们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地理位置好,靠近港口,接近台湾,又是市场的金三角地带,这也是当年我们放弃其他城市落户开发区的重要原因。”吴明通说。目前,联众的二期工程建设已被列入开发区“三促进一保持”十项重点工程,该项目占地面积19.3万平方米,预计年产不锈钢80万吨左右。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采用“腾笼引凤”,引进高端,转出低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009年依法清查处置企业闲置土地180万平方米,其中收回闲置用地33.53万平方米,促进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再如,九龙工业园,原来是一个镇级工业园,前两年园内有20个项目,目前已转移出去16个低端项目,引进高端项目8个,投资密度提高了近50倍。

  通过实施“以转移推动转型”的战略,破解了长期困扰广州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空间缺乏和资源约束的问题,共收回和盘活土地209万平方米,不仅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且腾出了大量发展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例如,通过将迪森公司的生态质能项目转移到梅州,广州开发区腾出了2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利用这部分土地建设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孵化器集群,吸引大量的高端研发服务机构入驻。又如开发区利用“双转移”收回的土地引进了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而2008年3月开业的广州钢铁交易中心,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之年,实现交易额近20亿元,成为广州最大、交易品种最齐全的钢铁电子交易市场。

  如今,广州开发区已经成为广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