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东北调研行
东北三省: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升级
本报赴东北调研组

  去年,东北老工业基地遇到了实施振兴战略后的一次大考,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考验。

  200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分别同比增长了13.1%、13.5%、11.1%,三省GDP总和为3.05万亿元,是实施振兴战略前2002年的2.63倍。 

  在全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大盘上,“总的来看,东北三省经过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检验,能够为全国经济企稳回升做出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去年10月国新办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东北一度沉寂彷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大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经济发展缓慢。 

  自从2003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后,东北地区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之路。

转变发展观念

调整区域结构 

  走过辽宁、吉林、黑龙江,看过沈阳、长春、哈尔滨,记者发现,东北人的发展眼界前所未有地开阔了。 

  跳出来看发展,不只是在原来的范围内修修补补。发展眼界的打开,最直观地体现在了空间的拓展、区域的整合、老城功能的再定位上。 

  伴随着从下岗之城到都市不夜城的转变,沈阳铁西区的面积从39.4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了484平方公里。面积的扩大是表象,二区的合署办公才是根本所在。老铁西区和张士经济开发区是地理上东西相连的两个区域,2002年二区的合并使得双方优势相加、劣势相抵。虽然老铁西区困难重重,但它仍然具有资产存量、人才储备和生产技术的优势,而张士经济开发区则具有开放政策、体制机制和发展空间的优势,合二为一建立新铁西区,便产生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长春市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长春市政府办公楼南移,形成了南部新城开发的热潮,铁路西客站的建设,带来了西部新城的建设,特别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以来,长春市着力打造长东北经济先导区,这一区域规划了长春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新产业,必将成为长春经济腾飞的强劲动力。

  哈尔滨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具有典型性。有人曾将其喻为一只浮游在松花江上的天鹅,却是独翅。只因为,长久以来哈尔滨的发展始终“不过江”。“不超越自我,就不可能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突破过去就老城研究老城的路子”,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其中的“北跃”,就是要在广袤的、发展缓慢的松北大地上“再造”一个高品位的哈尔滨;“南拓”则要整合众多分散的工业园区,打造一个崭新的哈南工业新城;“中兴”的任务也十分具有挑战性,百年老城区要向哈西扩张,展现国际大都市的风情。城市的骨架搭建起来了,发展的潜力提升了,天鹅的另一只翅膀终于舒展开来了。 

  东北地区拥有长达4637公里的边境线和217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拥有大连、丹东、营口等5个出海港以及32个边境县(市、区)。进入老工业基地振兴期以来,东北转身向海,重新审视自身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思路。 

“要建立开发开放的新高地,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形成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新格局”,这是辽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的看法;“要发展新的开放式经济、调整区域结构、依靠潜力大实力强的城市群带动整体发展”,这是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常晓春的认识。

  开放、合作的观念树立了起来,于是便有了沿海经济带、辽宁中部城市群、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等新的发展区域,这些区域有的打破了市与市的界限,有的则突破了省与省的边界。随之而来的,是东北地区的大生态、大交通、大电网、大开放的形成,东北三省走上了一条区域整合合作、扩大发展范围、重视开发开放的新型发展道路。

调整产业布局

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工业新型化靠什么?靠结构调整。结构调整靠什么?靠增量,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结构。”吉林省工信厅主任姜有为的这番话,道出了人们的共识。 

  翻开东北三省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引进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面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这一长串的新兴产业,各地又作何选择呢? 

  在吉林省重点发展的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排在前两位。吉林省风电场地形平坦,是我国连成一片的优势风能资源区,同时其光照资源也非常充裕,年均光照能达到近3000小时,这为风能、太阳能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长春市于去年引进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天威集团。而基于长春在汽车工业上的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沈阳市列出的7大新兴产业中,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于素有我国“装备制造业脊梁”美誉的沈阳而言,优势十分明显;发展航空产业,沈阳则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发展基础条件,2008年,沈阳市航空产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10%;而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优势,沈阳可以更高效地研制出发展新能源所必须的风电机组等装置,因而发展新能源产业也具有比较优势。

  “要依托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这是辽宁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之路。在曾经钢铁业独大的本溪,新的经济支柱已经悄然壮大。60个项目投产,60个项目在建,60个项目落地,60个高端项目引进,年终实现60亿元的医药销售收入,这是今年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仅60亿元的销售收入就将占到全市GDP的10% 。这一新兴“中国药都”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正是强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壮大新兴产业的结果。 

  在东北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去年,作为技术创新工作的一个着力点,长春市推进“50项重大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已经全部完成,50个重点产品全部实现投产,共实现新产品产值115亿元,实现利税6.3亿元。而辽宁省则在引进研发人才、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将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的目标。 

立足传统优势

推动产业升级

  东北地区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东北的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 

  2009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870.6亿斤,比上一年增加2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由全国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2009年,也是黑龙江农机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13%;大中型拖拉机增加21%;联合收割机增加16%;农作物机播率和机收率同比分别增加13.2和4个百分点;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6%。 

  背靠雄厚的农业基础,东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先天优势,占得先机。在以工业著称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去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到1467.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7%,已超过石化工业跃居全省第三大支柱产业。

  在农业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吉林省以农业基础建设为纲,在全国最早通过了“百亿斤粮食增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保持粮食输出大省的特殊地位,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吉林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着力于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的贡献率,增加农民收入,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已然成为吉林省继汽车以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和重点自然是装备制造工业。 

  去年,空中客车公司与北方重工集团旗下法国NFM科技公司签署协议,北方重工集团将参与空客新研发飞机项目A350XWB宽体飞机的专业运输夹具生产,开始进入航空工业新领域。 

  身处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北方重工积极变思路、调结构,无论是出口订单还是国内业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上扬。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数据显示,辽宁省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景气指数大幅攀升,去年四季度为136.1,比三季度提高9.2点,同比提高18.9点。其中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景气指数已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 

  在辽宁,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走出去,实施海外并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并购全球著名刀具制造商德国维克公司,使企业技术研发开始直接与世界高水平接轨;一批重大新成果问世,为装备制造业保持持续竞争力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沈阳机床集团成功研制出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飞阳数控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由此,我国基本掌握了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数控系统核心技术,中国数控机床的“大脑”不再受制于人。 

  “装备制造业市场潜力巨大,要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展翅高飞,必须培育创新产业和品牌,这是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对振兴哈尔滨的装备制造业寄予厚望。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提出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要有自主创新的品牌,要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 

  如今,黑龙江的飞机制造、微型汽车制造和发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的标志性产业。 

  服务业一直是东北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发展相对滞后。换个角度,“短板”之中也恰恰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有明显后发优势。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东北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提升的突破口。 

  在沈阳,有人把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物流中心比作一个规模庞大、方便快捷的“工业超市”。需要哪类产品,在铁西看好哪个厂家、订购哪批货物,交错密布的物流网络都能让你在最快的时限内拿到它、用上它,而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配送安装。 

  围绕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沈阳铁西区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力吸引社会“第三方”更多地介入制造业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装备制造服务业聚集区。 

  “我们将加快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撑的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董峰说,“到2020年,力争铁西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0:70。” 

  开展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实验,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东北地区振兴传统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开发区建设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内容亦随框架方案同时得到批复,开发区建设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工作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庞洪波告诉记者,他们以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为核心,在寸土寸金之地精耕细作,初步建成了以金融商贸为主导,以总部经济和流量经济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单位土地面积金融商务机构存贷款密度最高、金融业税收贡献率最大、投资强度最大、金融服务与监管职能兼备的重要区域性金融服务区。开发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亿元,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2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沈阳市各开发区中均排首位。

  沈阳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的发展之路,对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化、结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5月27日,从吉林长春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首辆车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该车最高时速可达380公里,完全自主制造。该车采用低阻力流线头型,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采用先进的隔声减振技术和强动力绿色牵引系统不仅让列车能够平稳低噪运营,同时更加节能环保,制造技术世界一流。这一天,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总体规划用地约332万平方米,计划总体投资40亿元。吉林省的装备制造业展现出新亮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巨变。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2009年,东北三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如今,东北地区正在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谋求新的跨越。

  (调研组成员:徐立京 李亮 李哲 李巍 苏大鹏 孙潜彤 李己平 张静 倪伟龄 本文执笔:李亮 李哲)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