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健康档案助力“智慧医疗”
本报记者 徐 红 庄光平
  左图:在2010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和201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IBM携手菲利普、SAP、天健、方正、金蝶等多家合作伙伴亮相,共同推荐其“智慧的医疗”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徐 红摄   上图:依靠医疗信息化,如今只要按动鼠标,体检表就可以直接从电脑中调出。       本报记者 徐 红摄

  贺女士所在单位一年一度体检的日子到了。6月1日,当她来到体检处,惊奇地发现申领体检表不再由医务人员手工填写,而是直接从电脑里调出,只几秒钟就申领完成了。医务人员告诉她,这是刚刚实行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计划。随着健康档案信息的逐步建立,今后无论在社区医院还是在大医院,个人健康档案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调用,健康状况也一目了然。

更先进更方便

  杨女士是一位过敏体质者,对很多药物过敏。但往往因记不住药名,而给她带来不少的麻烦。有了电子健康档案,一切都迎刃而解,她不必再为记药名或是说不清对什么过敏而发愁。程先生则是一位有着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以往到医院去看病,不是忘了带病历,就是忘记带检验报告单。随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他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到了物联网时代,在家称体重,数据都能马上上传到自己的健康档案中保留。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以电子健康档案为目标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热潮。特别是互联网的在线应用,3G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今后物联网的逐步跟进,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这种可实现随取随用的“健康信息银行”,将形成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健康服务新业态。

  “当人们有机会管理自己的个人健康信息,能利用IT工具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的时候,健康档案的应用会更加频繁。”专家如是说。所以,电子健康档案的在线化和互动化,将推动着供需双方应用市场的普及。

  今后,电子健康档案不再只是某家医院医生的“权力”,而是互动和双向的。在社区医疗诊所和大医院之间,轻松完成双向转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打破信息孤岛,让孤立的资源流动起来。

协同服务是方向

  居民在自家门前接受健康检查,然后将数据提供给医院进行参考。这种轻松就医模式推动着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同时,全方位的互相联通和信息共享,让医疗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也变得更加方便。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为下一步的区域医疗协同打下了基础。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医院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一体的信息化流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未来区域医疗协同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医院间可实现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可以在不同医院间自由流动,管理机构采集数据成为决策依据。

  国家前瞻性布局,引领着星火燎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我国的“新医改方案”中,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了主要支柱之一,并确立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实现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科技部“十一五”规划中,“区域医疗规划与协同”这项惠民工程已列入。

  一位医院院长深有体会地说:“信息化要强调统筹规划,要打破医院围墙,因此必须具有前瞻性,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