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企业经营者眼中的竞争优势:
“用产品的质量说话”
本报记者 谢 慧
  东方丝绸市场不再仅仅是生产销售基地,它引领着行业的流行趋势,影响力不断提升。           里 海摄

  涤锦、摩丝、格子、花瑶、涤棉布、桃皮绒……100平方米的门店展示厅内,大大小小96个品种的布料整齐排列,价格从每米3元至10元不等,每个品种都附有原料及规格说明,一目了然,顾客很快就可以找到中意的商品。

  “订单太多,都快忙不过来。招工也是个大难题啊。”吴江市顺吉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明从二楼的休息厅快步走下来,手中还握着没有看完的招聘人员资料。

  “今年8月底,公司订购的96台津田驹喷水织机就要投入使用,现在最发愁的是找不着合适的工人。”周建明说,待遇提高了不少,流水线上还是招不到工人,管理人员的待遇就更高了,还要经常组织培训。

  从1988年辞职下海经商,到如今建立了自己的纺织品公司,49岁的周建明在东方丝绸市场走过了22个年头。“早期的市场都是地摊式的,每月收入就是2000元左右。”当初背着债务筹钱的日子,周建明还历历在目。改革开放以后,盛泽的丝绸纺织业盛极一时,个体商户如雨后春笋,在东方丝绸市场落地生根。周建明借了5万元,开始经营一个25平方米的小门店,主要经营缎子、五枝绣,挣贸易差价。

  随着个体贸易商户的增多,竞争日益激烈。上世纪九十年代,带着做贸易挖来的“第一桶金”,加上500万元贷款,周建明开始投资建厂,从贸易转向实业。“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半,连喘口气的时间都顾不上呢。”周建明笑言自己凭着“拼命三郎”的精神,上午到工厂车间和厂长、主任沟通,了解生产、原料加工情况;下午则和客户、原料商进行沟通,打开外销市场和销售渠道。

  “品种的创新、品质的提升是关键。”面对东方丝绸市场几千家纺织商户,周建明显得从容不迫,他认为单纯扩大规模是没有用的,要提升竞争力,就要用产品的质量说话。

  因此,周建明非常重视设备的更新,这是技术改造的关键。2000年,他投入480万元购买了48台喷水织机;2002年,投入720万元购入24台日本丰田喷气织机;今年投入2600万元的96台津田驹喷水织机即将安装调试。

  而周建明更加看重的,还有企业文化的管理。“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得有好的企业;要有好的企业,就得有好的产品;要有好的产品,就得有好的员工。”周建明说,虽然公司规模不算太大,但是企业文化不分大小。根据员工的专长来安排工作,给他们以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营造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企业才能和谐发展。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