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产黄金,土中生白玉”是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寄予的厚望。而今,在陕西省周至县辛家寨乡,农民们依靠娴熟的专业培育技术、灵通的市场信息和可靠的品质保障,使小小的容器松柏苗木走俏全国各地,育苗户亩收入达到10多万元,让土地里产出了“黄金”。
在辛家寨乡恒州村的容器松柏育苗基地里,农户们将搭配好的有机肥均匀地洒在地里,随着一台台旋耕机驶过,土疙瘩被打得平平整整,紧接着,农户们打好地垄,在垄间搭上铁筛,筛出一堆堆细土来,一群妇女蹲在土堆边,将细土一把一把装进容器袋,齐整整地摆开。“这只是做好了育苗床,后面的活还多着哩。”已有好几年经验的村民辛军民介绍说,这后面紧接着就要泡籽、点籽、覆土,还得搭网看护,等到出苗后,还要施肥、浇灌、除草等,道道工序都不能马虎。
这么多活,得多少劳力?辛军民说,一亩地要装30万袋,每袋苗都得人工侍弄,需要的劳力多着哩。在播种期,村里300多亩育苗地,全村人都忙不过来,每天就得雇上千人,一个人一天在他们村少说也能挣七八十元呢。
在育苗期,金秀芳和她的姐妹们天天一大早就要去育苗地里打工。“我们这些姐妹都是邻近村子的,春节后就一直在这打工,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还不耽误家里事。”金秀芳说,这两年辛家寨的容器苗子育得好,不愁卖,育苗户收入好,给她们开出的工价也不错,像她们这些妇女,麻利点的一天能装上万袋,差点的也能装出七八千袋,装一袋1分5厘,一个育苗期下来,收入不少哩。并且,在当地育苗期结束后,不少其他地方育苗期就到了,她们还要赶去继续装土赚钱。
记者了解到,辛家寨乡街口早就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当地手工熟练的妇女成了“香饽饽”,如今这个劳务市场已经出现“用工荒”。为了赶时节,一些育苗大户还开着车,到附近村子挨家挨户找劳力。不怕一天发出好几百元工资,就怕这工钱发不出去。
单是劳动力投入就这么大,收益咋样呢?
辛家寨乡乡长张建国替育苗户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侧柏、油松等一亩地投资1万多元,育苗30万棵,侧柏每苗0.15元左右,油松每苗0.4元左右,种植难度较大的樟子松、白皮松一亩地投资2万元,每苗价格在1元左右,收入就是20多万元,并且从最近两三年来看,这个行情还是比较稳定的。
张建国又介绍说,这两年恒州村育苗收益好,群众富裕了,也很好地利用起了网络信息宣传推介当地容器苗木,加上容器苗木几乎100%的成活率,市场前景看好,已逐渐形成了基地规模和效益。目前,以恒州村为中心的容器松柏苗木全乡发展到了近千亩,每天都有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今年,乡上将及时引导农户成立生产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生产和销售,降低种植风险,保障苗农们持续、稳定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