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生态经济沟和生态经济圈同步共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
治理“南沟北沙” 实现三效共赢
本报记者 罗 霄 通讯员 李海江

  30米深、200多米长的沟壑间,梨花绽放,杏枝招展,鸟儿欢唱。日前,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兴发村王国清承包的生态经济沟,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老王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家承包的3道沟种植了350多亩树,有乔木、灌木,还有果树,年产水果2万公斤,收入4万多元……”

  库伦旗地处广袤的科尔沁沙地与燕山余脉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南沟北沙。中南部属柳河流域,共有大小山头700多座,长200米以上的侵蚀沟13000多条。北部处在科尔沁沙地的西南边缘,沙丘连绵,风起沙扬,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塔敏查干沙带横贯东西,沙化面积达450万亩。

  “南治沟,北治沙”,库伦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治理策略————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搞家庭生态经济沟和生态经济圈,力求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赢”。

  要想富,先修路。库伦旗西北茫汗苏木,10年前修建的“穿沙公路”从这里经过。放眼望去,路两旁绿树葱茏,一座座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海斯嘎查村民宝音德力根的家庭生态经济圈,只见杨树环绕,庄稼吐绿。在“谁造谁有、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激励下,宝音德力根承包了300多亩沙地,搞起了家庭生态经济圈。昔日寸草不生的沙地上种下了杨树、柳树、玉米,还养了牛,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据统计,承包沙山、沙地建设生态经济沟和生态经济圈的农牧民,在库伦旗已有5400多户。他们在光秃秃的沟壑间,在白茫茫的流动沙丘上,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改写库伦生态的赞歌。

  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沙、治山、治沟,“风刮沙满天、雨打地扒皮”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山川皆林,黄沙披绿。截至目前,库伦中南部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已由治理前的14%提高到58%,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2%提高到42%;北部沙区有效治理面积已达240万亩,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8%提高到40%,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提高到22%。

  生态效益彰显的背后是更为直接的经济收益。沙区的生态经济圈、山区的生态经济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目前,库伦旗5万亩沙棘、2万亩果杏、45万亩柠条和50万亩成材林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建设还给库伦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今,治理区90%的群众实现了脱贫,80%的农户盖起了砖瓦房。库伦旗已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及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殊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