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闯入汽车领域开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却很匮乏。10多年前,懂汽车的技术人才很少,企业原想招收毕业生从基层做起,培养一批与企业共成长的员工,但很难如愿。李书福逐渐理清思路:办学和办企业同步进行,创造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吉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思想、会动手、能吃苦的汽车专业人才。
吉利教育模式打造人才竞争力
吉利办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自身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办学之初,李书福说,“吉利办学不是为了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是要造就造汽车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吉利教育模式的办学理念非常明确———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吉利集团创办了多所学校,从最初兴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到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到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吉利大学,再到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涵盖了从中职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还拥有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这些学校里,为了让学生在就业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的设置、师资的聘用、学生的招收、就业的安排都是根据吉利集团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制定。
这些学校解决了吉利集团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万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集团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2000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的占40%。不仅如此,吉利的教育产业还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吉利集团各院校的毕业生成了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
全方位系统培训助员工不断成长
员工岗位培训是现在企业通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在吉利集团体系中,培训流程是和其他管理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情况,生产基地、研发系统、总部职能部门都进行了创新,摸索出适合各自需求的培训模式。
其中,“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在吉利集团各基地广为“流行”,这种培训方法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从2003年大规模推广以来,集团涌现了一批懂管理、技术精、会指导、善创新的优秀师傅,他们带出的徒弟有的已走上了集团高层领导岗位,有的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大奖,有的成为帮带新人的师傅。
吉利大讲堂是企业内部培训的标志品牌,它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工种统一安排不同内容的学习和培训,聘请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能手,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所学知识和岗位工作融会贯通,让员工学到实实在在的真本领。
多种人才晋升通道让员工有奔头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薪酬的高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让员工找到合适的岗位,吉利加强了职务职称系列建设,设计了员工发展的4条通道,即管理通道、技术通道、岗位通道、横向通道,消除了员工晋升通道不畅的问题。
每一名员工,只要符合相应岗位任职要求,都能通过这4条通道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管理通道是为在管理方面有潜质和能力的员工设置的;技术通道适合那些在研发、技术、工艺、质量等方面有潜质和能力的员工;岗位通道是为那些可以胜任管理、技术类等岗位的员工铺设的;而横向通道是吉利集团为员工在各岗位、专业、系统、公司之间横向发展而设置的发展通道。
这4条通道在吉利汽车研究院得到了集中体现。研究院里从科长到院长有69人,只占总人数的5%。而通过对技术通道和岗位通道的灵活应用,培养出一批不同级别的项目管理员和专业技师队伍,一级高级项目经理的所有待遇都和部门负责人、副总工程师一样。
现在,吉利汽车研究院享受副科长以上待遇的员工有250余人,这为员工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员工队伍的稳定起到了决定作用。今年1月,吉利集团的“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企业自主创新工程”二等奖,就是依靠了这批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