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企联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山东八成规模以上企业已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文/本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张 珂 李 伟

  5月21日,记者来到东岳集团的新产品展厅。薄如蝉翼的全氟离子膜,引起了记者强烈的兴趣。

  这张全氟离子膜,是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校企合作、联合攻关的成果。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张永明博士来到东岳集团,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开始了全氟离子膜项目的科研攻关。张永明博士作为课题带头人,与东岳研究院张恒院长共同带领离子膜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经过艰苦攻关,东岳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氯碱离子膜生产线,完成了全氟离子膜从实验室研究到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全氟离子膜的量产。他们还开展了燃料电池膜的科研攻关,承担了欧盟第六框架新型离子膜开发项目,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合作开展新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项目,并与奔驰、通用等著名企业展开了实质性合作,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走在了全球前列。

  靠校企联合迅速发展壮大的西王集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5月15日,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鹏带领专家组,就糖领域的研究开发与西王集团共商合作。西王集团原来是一家基础比较薄弱的民营企业。他们通过与国内外一批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攻关,凝聚了强大的竞争力,现已形成现代生命生物工程、钢铁等业务板块。企业已拥有100万吨淀粉糖的生产规模,并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研制开发出了玉米果糖,现在已形成5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最大、国内惟一一家规模化生产玉米果糖的企业。

  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在山东数不胜数。记者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效率和效益,着力攻克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山东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校企合作新建100个工科专业、1000个实训基地。完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推进大学教授进企业挂职、企业人才进大学深造等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人才的国际交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流动机遇,加大国际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进“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建设,不断壮大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队伍。

  到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0%以上与一家以上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携手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据了解,山东省已连续举办了18届产学研展洽会,全省有2000多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解决了1000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