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稳定增长
———从文化企业30强看演艺娱乐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乔申颖

  在近日揭晓的第二届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中,演艺娱乐类入选企业共9家。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评选首届文化企业30强以来,演艺娱乐类企业在文化产业核心层3大门类中增幅最快。9家企业户均主营收入为2亿元,首届为6700万元;税前利润户均1.2亿元,首届为1818万元;净资产户均接近10亿元,首届仅为5970万元。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演艺娱乐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同时也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过市场的磨练,积聚起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相当多企业开始渡过经营风险较大的初创阶段,迈入利润稳定增长的长利时代。

  众所周知,演艺娱乐业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产品要经得起长期观赏和消费;第二,要有足够丰富的输出渠道;第三,要懂得面向市场计算投入产出。从9家企业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切入,通过各自的创新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其一,从产品独特性切入,打造核心竞争力,使产品获得长期效益。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十年努力,将高科技技术融入文化产业,开发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硬件与软件结合、自主创意并结合中国文化的拳头产品。包括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特种电影系统、环幕4D影院系统等。总经理戎志刚介绍说,科技创新对公司来说是长期坚持的主导思想,目前公司已有70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幕4D影院输出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租到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配套电影影片超过20部。

  辽宁民间艺术团则通过树立演艺品牌来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他们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使“刘老根大舞台”成为当地的人文景观,“二人转表演”成为艺术团的招牌节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2009年总票房收入达到1.9亿元。

  其二,从渠道整合入手,通过丰富渠道资源实现摊薄成本和扩大利润。渠道整合是深度开发剧目存量资源、摊薄单场演出成本的好办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有实力的演艺企业的重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文艺演出院线联盟”、江苏演艺集团公司的“苏演院线”、保利文化集团公司的全国剧院管理业务等,都在跨地区整合演出渠道方面取得了成效。

  此外,像北京演艺集团公司那样,通过集团化发展整合内部资源,旗下北京儿艺通过建立“全国儿童剧联盟”整合剧目资源等做法,最终都实现了资源的尽可能利用和成本的尽可能压缩。

  其三,从成本预算入手,将文化产品与关联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关联消费的相互补充,实现总体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在这方面,华侨城的实践最有说服力。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建立主题公园是华侨城的最大特色。文化演艺和旅游产品相结合,为集团带来了集约效应,共同铸就了华侨城的快速发展,使其连续多年作为惟一的亚洲企业跻身世界旅游景区集团前八强。自1989年创建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以来,截至2009年,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演出达5万多场次,累计接待观众7000万人次。各景区目前正在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演出共计19台,拥有演职人员2000余名。

  后起之秀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则走出了另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他们推出拳头产品《宋城千古情》,打造“宋城”品牌,实现演艺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据介绍,2009年《宋城千古情》共演出1331场,观众人数超过230万人次。

  与以上两家略有不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通过一业态为主、多业态经营的方式,将舞台道具等与演出剧目结合起来制定成本预算,使演出成本大大降低,多措并举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集团公司董事长顾欣告诉记者,他们在多业态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产品独特性,突出音乐舞蹈的民族特色。

  总的来说,我国演艺娱乐业整体经济规模仍然偏小,在消费市场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不容置疑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演艺娱乐业已经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好势头,整个产业加速发展、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显现。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