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省扬州市:
建设幸福城市 绘就和美画卷
本报记者 谢文哲 通讯员 嵇长青 吴生锋 胡 俭

上图 宜居扬州,水、桥、人、屋融为一体。嵇长青摄

  在江苏省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幸福扬州”成为人们追求的图景: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创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

年年为民办实事

  当扬州以“幸福”定义城市特质时,已经走过了9年的探索之路。每年年初,扬州都在征求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并公示。由此连续9年出台了关注百姓、纾解民困、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

  最早的“解困民生”、“普惠民生”,扬州市首先解决的是困难群体基本保障、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住房等,并力求惠及最大多数百姓。

  2003年,扬州独创“831”工程,以低于房屋成本价的价格定向销售给人均住房面积低于8平方米、月均收入低于300元、在市区常住10年以上的特困群众,市区10万多户居民由此改善了住房,一批住房困难户大大改善了住房条件。扬州市还采取略低于廉租房租赁补贴标准的租赁补贴,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夹心层”租得起住房。

  2007年,全国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扬州率先推进。当年5月份市区先行启动,7月县(市)集中启动,建立了政策互通的大医保机制,统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张“医保网”,在全省率先步入全民医保时代。

  各类职工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对象增加到6.8万人,新增农民低保对象7066人,城市低保两年中4次提高标准;无养老保险、无退休金、无固定收益的“三无”老年居民在家每月都能领取养老金,城镇老年居民每月发放100元,农村老年居民每月发放60元。

  大规模修缮背街小巷。扬州老街巷多,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下水管道不配套。近年来,扬州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街巷整治工程,已累计投入上亿元,先后整治了500多条背街小巷。

  截至去年底,扬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500元、8240元,今年将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畅通交流互动渠道

  每天走在环境优美的社区里,扬州市联谊社区主任徐萍显得美滋滋的。谁想得到,前不久她还为小区改造哭过呢。

  作为扬州城的一个老社区,联谊社区内的道路坑坑洼洼,下水道也经常堵塞,居民们一直希望自己的社区能纳入2010年度市区改造计划。但由于需要改造的社区太多,起初联谊社区并没有纳入改造计划。为此,居民们纷纷反映。

  年初,徐萍尝试着通过“民意绿色通道”将居民的意愿反映上去。没想到,第二天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来到联谊社区现场考察,并当即向大家表态,如果论证表明社区急需改造,就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不久,这个社区就进入了改造序列。

  在扬州,让民意畅通的“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了老百姓“有心事,有人真诚倾听;有困难,马上有人帮助解决”。

  2001年7月,在扬州市政府网站上,一个新栏目“寄语市长”出现了,随后,扬州又增设了“书记信箱”。从此,无论是事关百姓的民生话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大课题,市民都可以与决策者直接对话。前不久,“寄语市长”、“书记信箱”又新开通了短信功能,市民用一部手机、发一条短信就可以与市领导互动了。

  上不了网的市民,同样有通畅的反映渠道。目前,在扬州市的大街小巷出现了免费邮寄的“书记信箱”、“市长信箱”,来信由市委书记、市长直接处理。

  每年5月8日,扬州都会开展“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和在扬州的全国、省人大代表8100余人,分别深入各自选区,你说我听,你讲我记;你的问题我帮你解决,你的困扰我为你排解。这一天,包括市委书记在内的市领导都以一名普通人大代表身份来到各自联系点,面对面、零距离地听取意见与建议。

  今年3月份,一份“红头文件”在社会上激起了阵阵涟漪:市政府及工作部门领导干部每年到困难群众、帮扶对象家中分别不少于两次;市政府领导干部每月乘坐公交车,了解市民出行情况和公交服务质量;市政府及工作部门领导每月都要到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场所、办事服务中心等实地体验工作流程,增加切身体会,了解群众反响。

让城市充满笑容

  从“寄语市长”到“市长信箱”、“书记信箱”,从市长热线“12345”到“网络在线”交流,从每年5月8日定为“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到一月一期的“市民论谈”,近9年间,扬州开辟了党委、政府与民众多渠道、立体化联系的“绿色通道”。

  2010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临近,干休一所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买来50把扫帚,赠送给丰乐社区的楼道小组长,号召大家一起清洁家园,迎接嘉宾。

  把城市当做自家的客厅,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园,扬州不断演绎这样生动的故事。双桥街道王培华等被征地农民住进念香苑安置小区后,安居乐业、老有保障,于是穿上红马甲,走上街头,当上清洁市容志愿者,一只方便袋,一块抹布,随身携带,在这座城市里发现不整洁之处随时清理。现在,红马甲义工发展到3000多人。  这些年来,扬州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市民宜居才是城市建设的核心追求。

  拆迁是城市建设绕不过去的难题,而在“双东”建设过程中,400多户居民心甘情愿地搬迁。当扬州古城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典范之作————“双东”历史街区面世时,参观者无不为之赞叹。

  “有笑脸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有笑容的市民也是最幸福的市民。”2006年10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女士来扬州颁发联合国人居奖时感慨地说:“我看到这里到处洋溢着笑脸,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幸福度、舒适度、安全度。”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