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疆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综述

  摇动的手鼓、欢快的舞蹈、悠扬的古调……5月6日至18日,由新疆各专业文艺团体倾力打造的25台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优秀舞台剧目,在乌鲁木齐为新疆各族人民奉献了一场空前的艺术盛宴。

  这是新疆民族文化长期得到充分涵养和保护,结出丰硕果实的一个剪影。

民族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维吾尔木卡姆作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艺术,流传于南疆绿洲的各个维吾尔族聚居区。新中国成立前夕,“十二木卡姆”处于消亡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迅速组织专人为“十二木卡姆”民间艺人录音,并请音乐家用五线谱把它记录下来,从而使“十二木卡姆”完成了由口头传承向文本传承的转折。

  74岁的若扎姆是莎车县著名的“十二木卡姆”民间艺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莎车县,“十二木卡姆”老艺人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若扎姆说:“我们有幸赶上了今天的好时代。我一定要带好徒弟,把艺术传承下去。”

  来自新疆文化厅的数字显示,国家和自治区每年投入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经费近2000万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锡伯族西迁节”“塔塔尔族撒班节”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都在保护之列。

  从民歌歌词、民间笑话、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寓言、谚语,从民族英雄史诗到民间长诗……在自治区组织下,大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遗产得到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早在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用于重修乌鲁木齐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与和田加麦大寺。2008年,国家拨款3300万元用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香妃墓的修缮。2009年,自治区启动“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

民族文化在新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生态的重要基因。2005年底,新疆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过普查,3772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已获确认。如今,新疆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2项,自治区级185项,地(州、市)级535项,县(市)级2480项。

  现在,新疆已经初步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由原来的局部、单一保护转向整体、全面保护。

  同时,新疆已经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区市)、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四级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网络,全疆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72个,拥有各类专业传承中心22个、传习所28个。

  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支持下,2006年、2008年,63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籍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8年,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已累计搜集、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古籍达20518册(件),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上百种。

  得益于政府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政策,2008年,新疆少数民族作家用本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达300部之多。新疆目前13个世居民族使用10种语言和文字,在新疆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文的达到70%以上。

民族艺术在创新中魅力无限

  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在新疆,这些独具风情和民族传统文艺活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一批有浓郁民族特色、反映时代巨变的优秀剧节目相继登上艺术舞台。进入新世纪,已有20多台来自新疆的优秀剧节目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

  目前,新疆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已达到近百个,初步形成了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还包括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剧种的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格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的这些年,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新疆各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祖国大家庭的阳光下,新疆大地的民族文化之花,定会开得更艳、更红。

 文/新华社记者 魏 武 毛 咏 潘 莹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8日电)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