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中旬以来,西南大部分地区迎来多次有效降雨,目前总体旱情明显缓解,农作物受旱面积大幅减少,旱区群众饮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春耕生产正在加紧进行。在抗旱减灾的行动中,气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象服务为科学抗旱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韩 霁
  上图 5月5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尾荣村两名村民在栽插后的田间休息。目前广西河池市进入了水稻栽插等夏耕夏种的农忙时节,田间到处可见农民们劳作的身影。             韦礼富摄(新华社发)
  右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两所村村民在水田里插秧(5月3日摄)。   近期,贵州降雨明显,旱区旱情缓解,贵州省气象局4日宣布解除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 刘 续摄

  从去年秋末至今,在中国气象局领导下,受旱地区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测、择机人工增雨、服务森林防火,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超常规服务方式和手段,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减灾气象保障服务的各项工作。

及时发布应急响应

  对于西南地区的旱情,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反应迅速,西南区域气象中心统一部署规划,强化服务效果。

  西南干旱很早就引起了气象部门关注,面对旱情的发生,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迅速进入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状态。中国气象局2月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及四川气象局相继启动Ⅲ级应急响应。3月2日,贵州省气象局根据旱情将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3月10日提升为Ⅰ级应急响应;3月17日12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将干旱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期间,中国气象局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检查指导抗旱减灾气象服务工作。

  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以来,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每天与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及四川气象局滚动会商旱区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干旱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降雨等重大转折性天气,及时组织进行天气和短期气候专题会商;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和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气象局也加强区域联合预报预测专题会商,认真分析研究天气变化,全力做好、做准预报。

  与此同时,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及四川旱区气象台站打破常规,及时启动干旱加密观测;除采用传统土壤测墒方式外,充分采用移动自动测墒设备开展土壤墒情普查和加密观测;加强干旱、火情、植被等卫星遥感监测。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气象专家组赴旱区一线调查旱情、墒情、苗情,为抗旱减灾气象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及时开展干旱背景分析和影响评估工作。

加强抗旱信息服务

  面对持续旱情,做好科普宣传,及时发布旱区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抗旱科普知识至关重要。气象部门直面灾情,科学回应,答疑解惑,成为科学抗旱的重要力量。

  一条条及时有效的干旱及森林火险气象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电子显示屏、报纸、12121电话和网络等媒体传递给公众;而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气象报》、中国天气网、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等也通过各种专题形式,及时发布旱区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抗旱科普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主动应对干旱灾害及防范森林火灾的意识。

  大旱当前,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财政部、民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等迅速行动起来,相继出台应急措施,就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提供及时有效、针对性强的优质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强化抗旱减灾部门联动,深化与民政、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

  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和《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的同时,中国气象局针对云南干旱情况及时发布了《中国旱涝气候公报》和《重要气候信息》,并向相关部门报送《抗旱气象服务专报》,及时提供旱区天气实况、旱情墒情、热源点监测、未来天气和旱情发展趋势、影响评估和建议、人工增雨作业情况等决策服务信息。旱区各级气象部门也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决策服务信息,提出抗旱减灾决策建议;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天气、干旱最新情况。

科学实施立体增雨

  统一指挥,跨地区协作,科学实施,形成立体联动网络,有效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效率,成为此次抗旱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

  每一次降雨过程对旱区都是宝贵的机会,气象工作者不放过任何一点天气动向,争取多降雨。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抗旱的积极成果,气象工作者坚守抗旱一线,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加强旱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预报,提前做好增雨作业各项准备。

  在3月上旬、中旬两次弱降雨过程中,气象部门加强旱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预报,强化作业统筹,集中作业力量,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跨区域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

  多普勒雷达站和多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4小时开机,通过“千里眼”捕捉人工增雨时机,工作人员密切关注雷达扫描的一切动向。同时,大幅度加密自动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预报人员充分发挥各种气象科技手段的优势和作用,认真分析天气变化过程,搞好精细预测预报,并将预报结果及时送到作业人员手中,确保最大化地增加降雨。

  据统计,自2月27日至4月14日,西南五省(区、市)气象部门实施飞机增雨作业87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4116次,作业区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降水,对缓解旱情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5月,因降雨分布不均,西南部分地区已进入汛期,江河水及水库蓄水量逐步增加,局部地区防汛形势严峻。由于旱涝并存,西南地区气象部门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继续做好抗旱后续的各项工作和防汛准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