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世博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4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世博会:场馆多姿多彩 竞相展现特色
图/本报记者 赵 晶 文/本报记者 沈则瑾
  世博轴与中国国家馆交相辉映。
  城市人主题馆的设计十分新颖。
  可以感受周围环境变化的日本馆。
  世博会主题馆门前,印有世界各国儿童微笑的遮阳花伞格外引人注目。为应对大量客流,园区设置了大量遮阳和避雨设施,遮阳避雨面积总量达40万平方米。
  世博轴“阳光谷”顶棚膜结构为世界最大,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具有自洁功能的加强型PTFE碳素纤维材料,使用寿命可超过100年。
  世博会建筑的设计均凸显着环保、节能特色。
  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和印有世博会会徽标志的各类纪念品深受游客欢迎。
  城市人主题馆里,参观者可以通过墙体屏幕、天幕映射、围幕电影等多种形式与来自全世界6个家庭“相遇”,身临其境地了解城市人的不同需求。
  “一轴四馆”景区内,志愿者为参观者指路。作为世博会的永久、核心建筑群,“一轴四馆”从建筑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在这里,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
  由14个太平洋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共同参展的太平洋联合馆,通过16个编织的“单帆”,展示了太平洋岛国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别具特色。
  韩国馆外壁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设计独特。
  世博会期间,有超过400辆新能源电动车在园区内作为游客的代步工具。

  走进上海世博会园区,最吸引人的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场馆。

  以“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为主题的瑞士馆,能载着参观者坐上真正的缆车飞上馆顶的“自然世界”,那里模拟瑞士郊区地形,植有大量蒲公英和绿色植物。

  “紫蚕岛”日本馆由两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构成,采用尖端环境控制技术,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

  芬兰馆“冰壶”的洁白外墙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坚硬耐磨不褪色,来自芬兰的创新环保可回收建材是首次大规模应用。

  英国馆的设计最特别,建筑造型是6万多根亚克力“触须”张扬着,嵌有不同植物的种子,并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随着光泽和色彩的变幻随时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波兰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外形,通过镂空的复合板,光线可以照进室内,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幻。西班牙馆将8000多块来自山东的藤条板包裹住整个建筑,光线透过缝隙洒下,呈现出特别的光与影,整个外形极富中国山水画大写意风格。

  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建设案例也一样精彩,“云朵”一样的中国航空馆,建筑中部有个带点神秘色彩的“魔盒”的是国家电网馆,石油馆、上海企业联合馆的外墙都用环保的和可以回收的材料“编织”而成,中国船舶馆是江南造船厂旧厂房改建的,万科馆以天然麦秸板为建筑材料,宁波滕头村案例馆三面墙体由60余万块旧瓦和古砖构筑而成,呈现江南水乡的静谧古朴之美。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低碳环保,展示了人类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大胆想象。在这里,光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LED照明都是世界规模之最,利用黄浦江的江水(地)源热泵、“阳光谷”将自然光和空气引入地下空间,都是首次大面积尝试或首创。

  还有南市电厂,通过9项能源、生态建筑技术利用,一个昔日污染城市空气的百年老厂变身为“绿色能源中心”。

  世博会倡导的创新精神,将伴随着这些美丽建筑,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并引领着未来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