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水乡到黄淮平原、从西南旱区到华北大地,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农民们辛勤地忙碌着,一场力争夏季粮油丰收的关键之役正在打响。
在华北、西北和黄淮海等粮食主产区,冬小麦相继进入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的重要时期。田野里到处可见忙碌的景象,农民们忙着给刚刚返青的小麦追施化肥,催长促壮,或者忙着给麦田喷洒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
今年,北方冬麦区出现了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降水方面,全国也是极度不均,西南异常少,东北、江南、新疆异常多。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春季农业生产总体开局顺利。但从目前情况看,春耕生产气候异常复杂,任务十分繁重。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当前,低温是影响夏粮生产最突出的灾害。去冬以来,我国大部地区连续多次出现降温降雪天气,致使华北、黄淮北部冬小麦提前15—25天进入越冬期。强降温天气使北方小麦冬前积温减少,生长量不足,个体较弱,群体偏少。春季返青普遍推迟10天左右,春季分蘖时间缩短,不利于构建合理群体。近期的低温天气使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减缓,影响穗粒形成,造成部分小麦幼穗受冻。这对夏粮生产带来极大影响。目前,西南麦区已开始扬花灌浆,江淮麦区进入孕穗抽穗期,华北西北麦区陆续起身拔节,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管理要围绕促弱转壮,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促”字,落实针对性措施。要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抗低温、促春管,力争夏粮首战告捷。
韩长赋强调,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苗情长势,科学运筹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争取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增粒重。黄淮及华北麦区要围绕促弱转壮增群体,多施一次拔节肥,适时浇好拔节水,促进早发快长,增加春季分蘖,构建合理群体。长江流域要针对降水多、渍害草害重的情况,及时清沟沥水除草,促进小麦、油菜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加强秧田管理,提高秧苗质量。
在粮食主产区的河北农村,记者看到很多农民口袋里都装着一张折好的纸,“这是县里发的春季田间管理‘明白纸’,揣在口袋里,随时可以看。”上面还印着技术员的手机号码,农民能随时打电话咨询。对此,韩长赋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在春管中要加强技术服务。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好肥水管理。要通过现场培训、电视讲座、广播宣传、手机短信等形式,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向农民普及小麦、油菜等春季田间管理实用技术;要充分发挥粮油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适时组织现场观摩,促进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和实用技术推广;要突出抓好三类苗的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主产区三类苗麦田增施拔节肥。
针对气温回升病虫害可能加快扩散蔓延的情况,韩长赋说,要及早制定防控预案,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信息,落实防控责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要重点加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实施地区间联防联控,对一些重发区域必须严防死守,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坚决遏制暴发流行。要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训植保专业服务队伍,推广先进施药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进一步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对预案,大力推广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防倒伏、防早衰的“一喷三防”技术,延长小麦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
当前,各地、各部门把抗大旱、战低温、抓春管、保春播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春耕生产热潮正在各地迅速掀起。农业部门早抓早管,抢农时、保春管,指导农民科学运筹肥水,狠抓促弱转壮,春季田间管理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冬小麦苗情迅速转化升级。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6日,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2.9%,与去年同期相当,比返青期(3月20日)提高1.2个百分点,比冬前提高3.9个百分点。
夏粮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夺取夏粮丰收,就能为全年农业和粮食生产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