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城镇化
———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
本报记者 廉 丹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富余劳动力脱离土地在本地或异地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村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对记者表示,我国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并推动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城镇转移,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劳动力转移成为可能。因此,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应该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农村已悄然兴起。”张晓山说,发展现代农业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是用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替代大量劳动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粮食产量连续6年实现增产,市场上肉、禽、蛋、菜产品丰富、充足,农业科技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鼓励、支持一部分专业种植、养殖大户兴起,给予他们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农业领域、在农村安心发展,一方面以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实现致富。

  对于因为农业生产率提升导致富余劳动力增加的问题,张晓山认为必须通过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伐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像文登市根据当地工业产业特色,帮助从农业生产领域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张晓山表示,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统筹考虑,随着大城市吸纳富余劳动力能力的降低,尤其应该重视县域小城镇的建设,“这些小城镇的发展无论是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