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摄影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荆州:
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现代城市
图/本报记者 乔金亮 通讯员 荆 宣 文/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杨雄飞
  荆杨绿色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将采摘洗净后的萝卜装车运往武汉超市。水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当地无公害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连江接湖、清淤截污、修桥铺路、显城露水”的清水之城工程建设,荆州水系贯通、河清岸绿,城区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李埠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蔬菜长势正旺。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该市城郊型现代农业形成了畜禽水产、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四大特色板块。
  荆州盐卡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在进行生产。荆州长江段有483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38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万标箱,荆州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一类口岸城市。
  荆州小学在开展节水主题班会。荆州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使“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环境”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荆州盐卡港区集装箱码头。荆州通过加快港口建设,整治长江航道,联通干支水系,构建出“大水运”格局。近年来,荆州市沿着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新思路,迈上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独具风貌的荆州滨江古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人,也成为本地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荆州环保局技术人员正在对污染物样本进行检测。荆州市强力治污减排,维护生态环境,工业污染源头控制成效显著。
  水系治理促进了经济发展,水产业成为荆州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昔日水害千里泽国,如今水利沃野粮仓,“与水相谐”让荆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荆州正在建设成为水经济发达、水生态良好,人与水和谐共生的“亲水之城”。

各地经济发展

新亮点

  近年来,湖北荆州市大做“水文章”,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搞活水经济、巩固水安全,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现代城市。

  荆州市围绕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筛选项目。目前,全市共策划储备人水和谐项目186项,计划总投资1682亿元,包括水稻产业链、现代渔业产业链、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开发,荆江大堤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

  荆州市通过整治河道、疏理水系、整理高产基本农田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年全市粮食总产78亿斤,比上年增产10亿斤;目前,该市渔业水产养殖面积达206万亩,水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水生蔬菜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总产值达7.5亿元……不断延长的水稻产业链、渔业产业链,使荆州这个“鱼米之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后劲。

  荆州还发挥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和内河1817公里航道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快港口建设,整治长江航道,联通干支水系,发展水运交通、水运物流,荆州“大水运”格局雏形初现,该市也因此成为长江中下游一类口岸城市。此外,荆州还注重挖掘水文化特色,搞活水乡旅游。他们以湖北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为契机,编制了“一江两湖三区”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把水文化与楚文化、三国文化融合,推动水乡旅游经济发展。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荆州如今因“人水和谐”驶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5%、27.1%和19.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则分别下降了7.4%、6.2%和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5464元、增长11.8%。

采访感言

从“险在荆江”到“富在荆江”

魏劲松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过去,荆州因水而忧,现在,荆州却因水而兴。近年来,荆州避水之害、扬水之长、除水之患、兴水之利,发展载水农业、丰水工业和水运交通、水运物流,使“险在荆江”变成“富在荆江”。

  发展的源头在水,发展的后劲也在水。荆州市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开发、水环境整治和水文化建设等“四大工程”,通过人与水和谐共生的“亲水之城”建设,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依水相亲的幸福和靠水发展的喜悦,描绘出一幅“万里长江,富在荆江、美在荆江”的秀美画卷。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