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实施项目带动 夯实农村发展后劲

  为了夯实农村发展后劲,切实提高农村的“造血”功能,石家庄市在“三下乡”活动中全面实施以宣传文化示范工程、文明生态村工程、新民居建设工程和农业科普、科技共享工程等四项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带动工程。

  开展宣传文化示范工程,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通过积极协调,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该工程建设,其中投资770万元建成省级宣传文化示范村85个,投资960万元,建设六批市级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示范村206个,示范乡镇10个。

  开展文明生态村工程,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该市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文明生态村1739个;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村民中心300个。该工程有两条指标:“三化”,即街巷硬化,村庄绿化,院子净化;“一场”即建设文化广场。其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民议政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信访接待室、新农民夜校等,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增加服务项目,帮助村民办理合作医疗、土地、宅基地证件手续,解决村民生产、生活、教育培训困难,开展救灾救济、民事调解等。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开展新民居建设工程,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该市所有市直部门分别组成帮扶工作队,6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响应参与,共实施帮扶项目118个,探索出了市场运作、集体投资、自主建设、综合投资等投资模式和整村迁建、滚动开发、联村并建、改造提升等建设模式。

  开展农业科普、科技共享工程,促进农民快速增产增收。市农业局、专家团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就多方筹集资金深化“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就使24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了网络对接。各农技推广部门均建起了具有独立制片能力的农业科技制片中心,在各自的电视台开办《农技电波》固定栏目,要求每周要播放一期新节目,每次10至15分钟。栏目内容立足大农业、新技术,宣传面广,可视可操作性强,被广大农民称为送到炕头上的“科技快餐”、“田野上的及时雨”。两年来,共编辑制作各类农业科技片210余部,宣传农业新技术300余次。同时为解决山区县农村交通不便、农业生产信息传播慢、农业技术推广难等实际问题,提出实施农业服务“快易通”网络工程。通过以专家智能热线电话等现代化媒体,设立专家咨询声讯台、农业服务流动车、印发专家名片、健全信息网、设立农资经营连锁店等方式,整合科技资源,统一管理。技术下乡由单一技术服务转变为技术、信息、物资等综合服务;由只重产品服务转变为搞好产业服务;由坐等上门被动服务转变为科技进村入户主动服务。        文/雷汉发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