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旱情对全国大米价格影响较小
本报记者 苏 民

  近日,不断有媒体报道认为“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重庆等地大米价格出现上涨”。本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西南旱情对全国大米价格影响较小,近期部分城市米价上升是前期稻谷收购价格上涨的正常反应。

  据了解,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等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偏高,出现持续干旱。近期,旱情仍呈发展态势,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西南地区旱情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920万亩。

  记者调研后认为,西南旱情虽对当地小春作物生产和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对全国米价影响较小,具体理由有5个方面。

  一是从受旱面积来看,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比去年同期少50%以上。去年粮食生产在华北、东北等主产区发生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仍实现了连续第6年丰收。旱情每年都有,每年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年耕地受旱面积大幅少于去年同期,旱情对全国粮食产量影响有限。

  二是从受旱地区来看,西南地区虽然旱情严重,但西南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其中重灾区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仅占全国的2.7%、2.5%。据有关部门农情监测,今年粮食主产区土壤墒情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因此,当前旱情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影响较小。

  三是从旱情时间来看,这次旱情从去年入秋开始,直至目前,旱情主要是影响小麦、大麦等秋冬播农作物的生长,对稻谷等春夏播农作物影响不大。

  四是从旱情可能影响的稻谷品种来看,此次旱情对中晚籼稻和粳稻生产基本没有影响,对部分旱区早籼稻生产有一定影响。我国稻谷库存较多,早籼稻库存尤为充裕。去年以来籼稻市场交易一直不活跃,目前主产区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仅比去年同期上涨0.3%。今年3月初,国家虽然下调了临时存储籼稻拍卖底价,但市场反应仍然平淡,近期储备籼稻拍卖平均成交率仍徘徊在10%左右。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旱情对稻谷市场影响很小。

  五是从抗旱工作情况来看,各地旱区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强化了各项措施,全力抗旱减灾,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减小。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加大对西南旱区粮食调运力度,受旱地区粮食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全国大米零售价格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受前期稻谷收购价格上涨推动。

  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08年以来,国家连续3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主产区早籼稻、晚籼稻、粳稻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从2008年初的每50公斤83.7元、87.1元、89元涨至目前的97.6元、98.4元、120.4元,涨幅分别为17%、13%、35%。由于粮食加工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粮食市场一直呈现“稻强米弱”的格局,大米零售价格涨幅始终低于稻谷收购价格。目前,早籼米、晚籼米、粳米零售价格比2008年初分别上涨13%、11%、20%,分别比收购价格涨幅低4个、2个、15个百分点。

  据了解,目前重庆粳米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市斤2.26元,比年初上涨3分钱,晚籼米1.56元,与年初持平;上海粳米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市斤1.89元,比年初上涨3分钱,均属于正常波动。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下,预计后期国内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温和上升的态势。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