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条件是近期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专家解答近期沙尘天气热点问题

  ○ 今年以来出现的沙尘天气属于正常自然现象,气象条件是其主要原因

  ○ 今年沙尘天气发生时间偏晚、时段集中,使人们感觉沙尘天气“突然增多”

  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连台湾岛都受到了影响。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

  这次强沙尘暴过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沙尘天气是否再度增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24日采访了中国气象局。

  气象条件是近期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组织气象专家研究分析后认为,今年以来出现的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气象条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沙尘天气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即必须有一定规模沙(尘)物质储备的地区,也就是熟知的“沙源地”,如沙漠、沙地、戈壁、干涸湖泊、大片裸露干燥疏松、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化土地等。

  二是气象条件,主要表现为大气具备强的热力不稳定,产生边界层大风,将沙尘吹起,由上升气流将其输送到较高的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较远的地区,由于沙尘自身的重量,传输过程中伴随沉降,为沿途地区“制造”了沙尘天气。

  气象专家表示,2009年沙尘天气是近十年异常偏少的年份。与2009年相比,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2月,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植被状况与去年同期接近;今年3月上中旬,黄淮以北大部地区植被状况与近年同期接近。

  而且,去年冬季以来,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大部地区土壤墒情好于去年同期,今年3月,沙漠源区地表含水量状况因前期降雪等原因,比去年要好,不利于形成沙尘暴。2010年3月18日干土层与2009年同期对比结果表明,今年出现干土层的地区明显少于去年。即今年起沙的物质条件远不及去年同期,但出现的沙尘天气却比去年同期次数多、强度强,这说明,今年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其主要原因只能是气象条件。

  今年沙尘天气首次发生时间偏晚,出现时段集中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5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十年(2000~2009年)3月沙尘天气平均次数(4~5次)相当。

  气象专家认为,今年沙尘天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首次发生时间偏晚,3月11日才发生第一次沙尘天气,与近十年沙尘首发时间相比异常偏晚,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5次沙尘天气接连发生在3月中旬至今,发生时段十分集中,使得人们感觉沙尘天气“突然增多”。

  对于什么原因导致今年沙尘天气首次发生时间偏晚,出现时段集中,气象专家解释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气温回升,土壤解冻。今年3月中旬之前,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地表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但到了3月中旬,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的气温明显回升,地表温度急剧升高4至6摄氏度,土壤全面解冻,一旦遇上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天气。

  冷空气势力强,大风天气多发。近期,亚洲冷气团位置偏南,强度异常偏强,冷气团频繁从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传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较强冷空气与日渐加强的暖性气团的不断交汇,大风天气多发。据统计,3月中旬先后有5次较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东移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天气。3月19日至21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风力普遍达到5至7级,阵风8至9级。

  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位置接近沙源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监测,20日和22日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源地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蒙古国南部沙漠、戈壁以及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而3月中旬至今发生的5次沙尘天气过程都伴有蒙古气旋的发生,其发生位置均处在蒙古国南部,导致沙尘主要源地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十分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

  据气象专家介绍,从近50年沙尘天气次数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60至70年代,每年春季我国平均沙尘日数相对较多。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自1985年以后一直处于多年(1961~2003年)平均值以下,1997年达到最低点,1997年之后又相对增多,但也未超过多年平均值;2000年以后,虽然2001年和2006年我国的沙尘天气过程最为频繁,但其总体强度依然在多年平均值以下。

  IPCC指出,亚洲沙尘暴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非沙漠化过程

  气象专家表示,亚洲沙尘暴的3个主要源区为:蒙古国南部的沙漠和戈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体的中国西部高沙尘沙漠区、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构成的中国北部高沙尘沙漠区。研究表明,中国国境之外的源区,占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约40%。

  沙尘暴在中国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它们是地质时期形成的,在每年春季伴随着大风就会形成沙尘暴天气。

  同时气象专家指出,当然除自然分布的沙漠和沙地是产生沙尘暴的原因外,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沙漠化区域。但这些新增沙地只占中国原始沙漠约6%的面积,且连年减少。

  据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影响亚洲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而不是在部分地区发展的、只占很小比例的沙漠化过程。

       文/新华社记者 刘羊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