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移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赵 妍 廖晓飞 许 凌

  “感谢国家把黄河水引到了家门口,现在家里不但种了地、养了牛,还通了水、电和沼气,生活设施样样齐全,日子比从前好上几百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开元村村民禹万喜兴奋地对记者说。

  10年前,禹万喜拿着国家补助的1000元钱从宁夏泾源县举家搬迁到开元村。如今,家里5口人共有10亩水浇地,种有黄豆、小米和药材,还养了7头黄牛,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宁夏红寺堡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是国家重点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开发建设之初,这里曾是一片荒滩,黄沙漫卷,狂风肆虐,生态条件恶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给红寺堡区农民带来的实惠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如今的红寺堡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村庄面貌、移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漠变成绿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生态移民的探索中,红寺堡区按照“边开发、边搬迁、边建设、边发展、边规范”的思路和“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目前,该区累计完成投资43.4亿元,已开发水浇地40万亩,搬迁安置宁南山区7县和中宁县贫困群众近20万人,形成了2镇2乡47个行政村和2个城镇社区的规模。预计到2012年,红寺堡区将完成山区生态移民任务,建设200户以上中心村100个。

  围绕移民的致富问题,红寺堡区为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黄牛养殖、设施农业温室提供了小额信贷60多万元。2009年,全村新建大棚340座,家家院中栽种了苹果树、梨树、葡萄树等。截至2009年6月,红寺堡区已发展葡萄9万亩、经果林9.34万亩、设施农业5.8万亩,养殖黄牛4.17万头,近6成土地告别了传统种植模式。到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30元。他们计划到2012年发展葡萄30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果林20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黄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宁夏最大的节水示范区和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生态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