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红红火火
文/本报记者 夏先清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营销模式。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龙头。

  “收购价每吨数百元的萝卜,加工成泡菜产品后价格达到每吨上万元。”东坡区委书记李晓宇说,“订单农业”让当地农户免去了卖菜难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量,如何让农户从蔬菜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中获取更大收益,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

  记者来到东坡区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附近的农田里,占地3000平方米的无公害蔬菜育苗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该合作社负责人宁福安告诉记者,育苗中心采用全程电脑控制和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可满足合作社及周边农户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需求。

  2006年,带着社员们在其他蔬菜生产区考察回来后,宁福安陷入思索,同样的品种,有“无公害”标签的蔬菜价格要比自家产的蔬菜价格高30%以上,而且还不愁销路。虽然合作社已与当地蔬菜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宁福安认为,要掌握市场价格的主动权,还得从生产源头抓起。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投资150万元建起了无公害育苗中心,另外用220万元对原有菜地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富农”牌无公害蔬菜商标的申请也在进行中。

  在菜地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收割蔬菜的社员董银伟,收割下来的蔬菜被他仔细地砍去受损的菜叶、清除泥块,切削成型,再堆放到一起。

  据董银伟介绍,经过简单的加工,蔬菜价格就能比原来提高不少。“过去亩产近万斤,但价格只有每斤1角钱,经过简单加工后,最终产量减少到4000斤,但价格却翻了三四番。”

  目前,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正在建造之中,经过进一步加工、包装后的蔬菜价格将再提高50%,每亩菜地的纯利润也将从原来的4000余元提高到近万元。

  “这些原本属于企业的加工流程,现在改由合作社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宁福安介绍说,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后,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160余人,增加到了500余人,每年完成企业订单上万吨。

  在三苏乡明光村,记者同样见到了热火朝天收割蔬菜的景象。收割后的蔬菜并不是打包发往企业,而是被村民运回家中。在明光村,村民们建起了152口盐渍池,收割后的蔬菜经过切削成型、清洗、盐渍、简单包装后再由加工企业收购。“以萝卜为例,每斤3至5角钱的萝卜,经过腌渍后,可以卖到每斤1.5元。”

  从农户到合作社再到企业,在东坡区记者看到,当地的蔬菜生产加工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完成一个环节,农产品价格也得到相应提升,我们将产业链条从企业延伸到农户,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李晓宇告诉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