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识一滴水
本报记者 杨学聪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如今在很多地方,即便是水源最丰沛的河流也出现疲态。这一切,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更加珍惜和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深度挖掘每一滴水的价值。

  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居民节约用水,在“节流”的同时,人们也开始通过中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方式“开源”。节流与开源并重,现代人已经在用五彩的画笔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一)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管子·水地》就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傍水而居的人们,亲切地把身边的河流称为母亲河。一条条母亲河,用一滴滴乳汁哺育了一个个文明、养育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水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黄河流域有三秦、齐鲁、燕赵文化,长江流域有巴蜀、荆楚、吴越文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却日渐枯竭。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在人们的印象中,雄浑壮阔,奔流不息。但世纪之交,黄河却多次出现了断流现象。在兰州,黄河有时只是“半边河”,河心的小沙洲清晰可见。

  这样的窘况并非突如其来。从1972年到1999年的28年里,黄河下游有21年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河口300多天无水入海,大河上下喊“渴”超过30年。造成黄河“水荒”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10多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已接近70%,远超过“警戒线”。黄河越来越“瘦”,水质也受到影响。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河流,大量挤占生态用水,造成河流“生命”终结的例子,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黄河外,世界上还有两条著名的河流发生断流,一条是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另一条是埃及的尼罗河。“对一条河流来说,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因为一条河如果常年干涸断流,也就意味着这条河流生命的终结。”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喻为“华北明珠”。由于河北降水量持续偏少,白洋淀入水量严重不足,上世纪80年代曾连续5年干淀。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年缺水量400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农业每年因旱成灾面积2.3亿亩,我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过去,很多地方没有把水当成资源,长期以来大干快上,有水快流,导致如今一些城市周边河干湖枯,污染更加重了我国的缺水状况。2007年全国废污水入河排放量750亿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1.6%。”水环境学者王建说。

(二)

  “行动起来,从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做起!”“保护水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面对日益严峻的水危机,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

  节水,需要有对水资源有限性的觉悟,需要每个人、每个企业具体的节水行动。假如仅有一杯水该怎样处理?如何用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何让这杯水得到最有价值的利用?淘米水可以洗菜,不仅节约水而且可去除蔬菜上的农药;洗衣服水可以拖地;洗澡水可以冲厕所……随着节水意识的深入人心,节水知识也越来越普及。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仍需要付出滴水穿石般的努力。

  2006年冬天,北京市500余处集蓄雨水工程陆续动工,积水道路下建成了蓄雨池、村庄废弃坑塘改造成雨水公园、收集起来的雨水可用于河湖补水、绿化、冲厕等。2008年春天的几场降雨,使北京市集雨工程的雨水储备超过50万吨。按照普通家庭年均用水100吨左右计算,集蓄的雨水足够5000户家庭用上一年。奥运场馆中共建成121项节水项目,场馆污水100%回收利用,超过80%的雨水实现综合利用。从2010年1月1日起,《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作为我国严重缺水的沿海城市,青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1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7。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青岛市就规定,大的耗水型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上。“九五”期间,青岛市对220多家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到2007年,市区工业取水量在总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60%下降到37.81%。

  不但如此,青岛还组织各用水系统推广采用顺流改逆流、水冷改风冷、干法空气洗涤等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了单位产品耗水量。“九五”以来,全市共完成节水技改项目2900多个,总投资11880多万元,具备年节水9720多万立方米的能力。 

  如今,海水也成了重要的淡水来源。“目前,我们利用海水做到了‘一水五用’,即海水冷却、烟气脱硫、海水制热、海水淡化、治理白泥。”华电青岛发电公司负责人说,2006年11月投入运行的海水淡化装置,处理能力120立方米/小时。在青岛,年海水利用总量已达10亿多立方米,海水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冷却水,此外还用于做还原剂、化盐、除尘、冲洗及冲厕等方面。 

  城市再生水工程是青岛的一大特色。2002年,青岛市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建设了设计规模1000立方米/日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2006年又建设了设计规模5000立方米/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如今青岛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已超过2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和绿化、河道景观等领域。 

  2008年,远在浙江舟山海岛上的岱山县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全年可节水10%,省了150万立方米水。有了经济杠杆的作用,岱山不喊“渴”了。岱山每天消耗的淡水,除了雨水、地表水,还有近3成来自海水淡化厂。“淡化海水每吨成本6元,有了国家补贴和阶梯水价补助,海水淡化厂并不赔本。”岱山岛海水淡化厂厂长曹宝元说。

  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一调度全流域水资源也成为选择。黄河2000年起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已实现连续10年不断流。博斯腾湖连续8年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1公里范围内周边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2至4米,尾闾台特马湖湖面最大面积保持在200平方公里。黑河历史上连续10年实施跨省区调水,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重现生机。

  “俺们都是靠水吃水,但直到现在才体会到这水的重要性,淀里每一滴水都金贵得很啊!”在河北安新县白洋淀景区码头,“老船工”马宏斌感慨颇多。水多了,各村子又能放鸭子、渔民也能养鱼捕鱼了。水多了,旅游跟着也火起来。随着第三次“引黄济淀”告成,白洋淀水位突破7.53米,超过最低维持水位0.23米。水量增加、水质变好,使白洋淀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得到修复和改善。然而,白洋淀应急生态调水代价甚大。河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北每次工程投资,调水费就得花五六千万元,且只是维持“不干淀”。

  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物质构成因素、动植物生存因素和地貌变化的动力因素,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水问题,在本质上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忽视自然需要和生态平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流域,不仅下游地区的社会生产条件和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上游地区也不能保证其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保证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

  “给母亲河留足生命水量,必须彻底抛弃旧的发展模式,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放在整个流域的层面统筹安排。”从1999年起,黄委会开始对黄河水量进行统一调度。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仍面临种种隐患和阻力,由于“水从门前过,不用白不用”的旧观念,一些地方超耗水现象严重。

  有分析说,单靠“治水”治不好黄河,黄河的“病”在河里,病源却在岸上。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粗放式使用资源的旧有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黄河积“小病”成“大病”。特别是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怎么办?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各地全面开展了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水资源的调度使用,从根本上建立保护水、充分利用水的管理体制,让每一滴水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007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原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宏伟目标: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至10%。

  “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资料显示,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909立方米已降至2008年的271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由0.35提高到0.475,在农业连续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实现零增长。

  即便如此,我国节水潜力依然巨大。仅以农业用水为例,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达2.5公斤至3公斤,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而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一般为80%以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水和谐”成为主旋律,淮河、洞庭湖等过去人水争地矛盾突出的河湖防洪开始走向从容;涉及全国7大流域的全面水功能区划开始实施,控制河流纳污总量,减轻河流污染的管理正在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正在成为水利工作新焦点;需水管理悄然实施,经济产业结构迅速向节水方向调整,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而用水量却出现微增长……

  水利部有关专家指出,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划定水资源管理3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有理由期待: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将基本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清洁的饮用水,节水型社会格局基本形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显著改善,水资源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