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走基层 看成效
本报记者 谢文哲 通讯员 俞新美

江苏省海门市培育村:

示范田结出致富果

本报记者 谢文哲 通讯员 俞新美

  2月6日,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一排排保温大棚内少则一人、多则三五人,正麻利地将一颗颗草莓摘下来,草莓未及装箱就被等在路边地头的客商接过去上秤。

  “入冬以来,几乎天天是这样忙碌的场景。”村党总支书记叶剑生说,“现在草莓2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村里2000亩大棚草莓今年将给村民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育村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带领村民致富结合起来,决心做大在当地已有种植基础的草莓产业,使草莓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为了引导村民种植草莓,培育村每个村干部都有一块示范田,无论是新品种推广还是引进新技术,村干部都是第一个实践者。为了提高草莓种植效益,培育村投入20多万元建了5个连栋大棚,开始了“基质草莓”的种植实验。将“基质草莓”移栽到青花瓷盆上市销售,结果每盆最贵卖出了近百元的高价。村里的草莓品种也不断翻新,从最初单一的“丰香”发展到“千喜”等10多个优质品种。

  为了壮大草莓产业,培育村以草莓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统一采购苗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销售。通过草莓协会牵线搭桥,培育村先后和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大中型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全村1400农户,800多户加入了草莓合作社,年产草莓350多万公斤,通过市场包摊位、农民经纪人包营销、聘请外来经纪人上门批发、设立销售网站等手段,草莓全部当天采摘当天销售,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