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数字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应用中走进物联网
———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

  回顾2009年,我国IT业界最热议话题就是“物联网”。2009年也因此被称为我国物联网的“元年”。为什么一个不被人知的概念,“忽如一夜春风来”,能在短短数月之内,掀起一股遍及神州大地的物联网热潮?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直言,物联网概念的升温是必然的。首先,它得益于10多年来,我国在各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已开花结果,这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它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还是我国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物联网及相关技术都被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加快建设物联网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当然,物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已成为提升未来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

物联网体现技术融合

  究竟什么是物联网,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个与“物联网”概念相关度最高的名词是否代表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张琪解释说,比如互联网,它是基于计算机等IT智能终端的一个网络,把IT终端的用户连接起来,使全球变成一个有数十亿智能终端的无比庞大的计算机系统,让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实现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而物联网的连接范围要远远大于互联网。它不仅连接人,更连接到物品,形成一个连接万亿个物品和数亿人的一个无比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物理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进而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FID仅仅是涉及信息采集层面最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因此,张琪强调:物联网既不是简单的传感器网,也不是替代互联网的下一代网络。它更像一个融合着各种技术、应用与服务的庞大社会信息化系统。

物联网成熟在应用

  由于物联网要整合多个领域的不同技术,其系统的庞杂程度也是前所未见,有一种观点因此认为,现在要提物联网的应用为时尚早,10年之后,鉴于技术的原因,物联网应用都未见得成熟。现实真是如此吗?

  张琪表示,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很多技术都在各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另一方面,这些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之中,同时还要把这些技术嵌入如此繁复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之下,它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全力支持RFID、物品编码、移动支付、传感器网等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是引导和开拓各类应用。

  就像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发展历程一样,物联网的应用也要经历一个成熟过程。据张琪介绍,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的探索。1993年启动的国家金卡工程,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应用于移动信息终端、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目前,我国各类智能卡发卡总量超过70亿张。

  在此基础上,2004年金卡工程还启动了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无线射频识别的行业应用试点工作。主要涉及农业领域的生猪、肉牛的饲养及食品加工的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管理;工业领域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业生产的托盘管理;物流领域的邮政包裹、民航行李、铁路货车调度监管、远洋运输集装箱、动态监管,以及“电子口岸”自动化通关、铁路机车动态监管等。

  最新的一项便民应用,是电信智能卡与银行电子钱包功能整合后,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以及把手机作为RFID的读写器开展对食品、药品、烟酒与贵重物品的识别防伪等。所有这些围绕着物联网产业的应用,都让人们看到了其诱人的市场前景。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