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结构 促转变 谋发展
浙江全力打造“蓝色引擎”
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张 晶

  浙江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全省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势头,已超10亿吨,创历史新高;全省港口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244万人,同比增长13.2%。

  随着《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带正在从构想走向现实。“海洋经济是浙江新的经济增长极。”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以宁波、舟山为中心,温台、杭嘉为两翼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三门滨海新城、临海东部区块、台州滨海工业区、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玉环漩门工业区块,一个个滨海工业区块规划付诸实施;晏站涂、南洋涂、北洋涂、三山北涂、担屿涂、南海涂,一项项滩涂围涂工程有序进行。不久后,这些区块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也是建设“海上浙江”的最前沿。

  随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陆岛联络工程————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有了更广阔的陆域腹地。陆域腹地更迅速地对接海洋经济,通过海陆经济的联动,实现两者资源互补,产业互动,“以桥兴港,以港兴岛,桥港岛共同推进”,成为“大桥时代”发展海洋经济的新策略。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宁波已形成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家。舟山则携手浙江大学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建设“海洋技术海上公共试验场”,高起点打造国家级海上公共技术平台,助力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船舶数字化设计等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使传统海洋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宁海通过推广“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技术,水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象山通过推广“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技术,池塘养殖增效30%;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产线,可同时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新乐造船厂真正实现了船舶驾驶的自动化,迅速打入欧洲市场。

  积极做好生态护海工作,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浙江制定了《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事海洋保护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委员会。海洋与渔业部门控制捕捞强度与打击非法捕捞并重,并不断开展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化养殖,实施百万亩标准鱼塘建设,目前已改造老鱼塘近90万亩,改造后的标准鱼塘亩产增值达1000元以上,年增效益近10亿元。

  浙江正在着力发展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12年,海洋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