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心,为海地牵挂
——跨越地球的大爱传递
  1月1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继续在太子港进行医疗服务,他们深入灾民集中居住区为受伤人员诊治换药和进行卫生防疫工作。   左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员在海地太子港临时居住区内喷洒消毒剂。    右图 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员在海地太子港为地震受伤人员换药。                         新华社记者 袁 满摄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还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中时,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一场发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里氏7.3级强烈地震,让这个曾经风光旖旎的加勒比岛国陷入了绝望和悲伤。

  住宅成片坍塌,市中心地区遭毁,水电供应中断,通信极度困难……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惨烈,举世震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海地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但中国人民的心时刻为之牵挂。连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不仅仅因为海地有中国派驻的维和部队成员,有中资机构和港澳台同胞,更因为经历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中国人民,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感同身受,无疆大爱跨越国界在地球两端传递。

  “不管什么肤色,不管什么人种,在这么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唯心与心之间的温暖关爱,山一般坚固。”一位名叫“纤若尘”的新浪网友说。

  当地时间14日凌晨,中国政府迅速组派的包括救援队员、医疗队员、地震局专家、官员等在内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之后火速赶赴太子港市区最严重的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并展开搜救,8名被埋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驻地大楼的中国维和警察的具体位置也被迅速锁定。在中国国际救援队不懈努力下,8名维和英雄的遗体一一被找到,联合国驻海地有关官员的遗体也被陆续挖出……

  时间就是生命,信心点燃希望。劫后余生的维和防暴队员也不顾余震频发的危险,转身投入到救援行动中。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离开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转战其他营救现场……

  “中国及时派遣救援人员,发扬了扶贫救急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作为一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一位名叫“山妹子”的网友在新浪的博文中这样写道。

  在前方救援分秒必争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爱也在不断涌动、积聚、传递。

  北京时间16日12时22分,一架满载着中国政府第一批救援物资的波音747包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飞往海地,为灾区人民带去了急需的药品、帐篷、饮用水和衣物等物品。

  这时距离中国政府决定向海地紧急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还不到24小时,打破了中国对外紧急援助的常规。

  “接到紧急援助的命令后,我们特事特办,边开协调会边打电话部署物资筹运任务。”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综合局副局长耿雁生告诉记者。援助物资从北京、上海、石家庄、南京、珠海五地以最快的方式星夜兼程向首都机场集结。

  “最后一批物资运抵时已是16日凌晨,很多参与紧急人道物资筹措和运输的部队官兵都彻夜未眠。”耿雁生说,眼中布满血丝。

  南方航空北京分公司货运部的郝元玲和他的同事们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北京凌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负责将从各地陆续筹集送到的数十吨紧急援助物资送检、打包、装运,从15日下午一直忙到16日早上5点多,很多人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

  北京时间13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第一时间向海地红十字会发出慰问电,表示将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日,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海地提供1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紧急援款。

  为了方便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中国红十字会公布了银行、邮局、网络、短信等接受社会捐赠的方式,以及捐赠热线和捐款到账查询电话。

  涓涓爱流,汇聚成河。据中国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8日上午,该会已收到社会各界为海地捐款170余万元。此外,各地方红十字会收到的社会捐赠也将汇总到总会后转给海地,以支持当地救援工作。

  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也用大爱点亮大洋彼岸的生命之光。

  北京时间1月14日,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第二日,一位名叫“百合是”的四川网友就在“天府论坛”上发帖:“作为刚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四川人民,我们对于地震感同身受。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海地震后救援,世界因为有爱而温暖。”

  “你们现在经历的痛苦,我们也曾体味,希望这一切尽快过去,希望你们能尽快站起来。”“勇敢面对灾难,快乐面对人生。祝福海地幸存的人民在以后的生活中越来越美好。”……一句句真情的话语,通过博客、微博等形式,在各大网络上涌动。

  北京时间1月15日下午,北川中学师生组织了一次千人签名送祝福活动,一位名叫“唐国平”的网友用相机记录下感人瞬间:孩子们在长长的条幅上写下对海地人民深深的情意,同时还设置了捐款箱,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海地人民重建家园。

  点亮烛光吧,给地球另一端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海地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大网站都在第一时间设置了专题。新华网开设了“海地在颤抖”专题,网友们汇聚在此,为地震中的海地人祈福;搜狐网开辟了“为海地地震遇难者默哀”专题,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74664位网友致以哀思;新浪网也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向我遇难维和人员献花”专题,截至目前已有687358位网友献上鲜花,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飙升。

  北京市民李正宁告诉记者:“海地的灾难如此地惨痛和突如其来,已经遭受过汶川地震伤痛的中国人体会最深。我们愿意如汶川地震时帮助我们的国际友人一样,伸出手去帮助海地的灾民。”

  从中国到海地,从2008年的“5·12”,到2010年的“1·12”,不同的国度,同样的伤痛,同样的关爱。

  大爱无疆,让我们感受彼此的温暖,不再觉得孤独无助。

文/新华社记者 雷 敏 王 希 黄小希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