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委书记 聂春玉

  编者的话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山西省吕梁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力争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

克服各种困难 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吕梁市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吕梁市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吕梁市地处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吕梁的基本市情,可以用“贫、富、新”3个字来概括。“贫”,就是贫困地区。由于生态条件较差、自然灾害较多,目前吕梁13个县(市)区中仍有10个扶贫工作县,其中6个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富”,是指资源丰富。吕梁市蕴藏着煤、铁、铝等自然资源40余种,国土含煤面积达54%,预测储量1538亿吨,而且主要集中于优质焦煤、肥煤和气煤3种,品质很好。全国41%的铝资源在山西,山西43%的铝资源在吕梁。铁矿资源目前探明储量15亿吨。同时还有核桃、红枣等别具地方特色的资源。“新”,是指发展新区。吕梁2003年撤地设市,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近年来,吕梁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0年至2008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5.2亿元增加到629.6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8.8亿元增加到395.6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0亿元增加到1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6.5亿元增加到3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8亿元增加到16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51元增加到127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5元增加到3200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3年底的73.2万人减少到23.6万人。2009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65.4亿元、59.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4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吕梁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抓好四项工作 再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是吕梁的第一要务。吕梁市通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抓好民心工程,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吕梁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吕梁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0年以来,吕梁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成为吕梁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短短几年就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跨越。资源开发的全面起步,促进了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但长期以来吕梁形成了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煤、焦、铁3大产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加之工业化起步晚、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出现了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总量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等问题。通过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我们认为,吕梁作为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兼顾;同时发展必须追求和谐发展,努力开创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局面。确立了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新吕梁的总体思路。

  一是搞好项目建设,为科学发展夯实基础。2008年,吕梁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自主项目199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项目建设的实施,有力拉动了吕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吕梁市牢固确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取向,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着力从源头上寻求科学发展的治本之策。第一,“高门槛”。上马和引进项目严格执行“六不批”政策,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批,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批,只开发资源不上马深加工接续产业的不批,不是循环经济和延伸产业链的不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批,全面实现了增量一步到位的现代产业建设目标。如柳林电厂由于采用了脱硫工艺,在产量扩大6倍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1.2万吨,三期工程建成后可基本实现“零排放”。第二,“长链条”。煤炭、钢铁行业利用矸石、中煤、煤泥和高炉煤气、煤层气等余热余能发电,以粉煤灰、矿渣等为原料发展建材项目;焦化行业建成一批焦油加工、粗苯精制、煤气制甲醇、煤气发电项目;钢铁行业扩展为铸造、钢材、线材、带钢、管材等产品系列。目前吕梁已基本形成煤焦化、煤焦铁钢及制品、煤电铝(镁)合金及制品、煤电建材4大产业链。第三,“大集聚”。吕梁市确立“两园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模式,逐步把工业经济集中到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农业经济集中到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园区,着力推进项目集聚园区化、产品生产循环化、增长模式集约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目前13个县(市)区都培育了较高水平的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入园,园区增加值占到吕梁市总量的60%以上。

  二是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吕梁市提出实现500万亩经济林覆盖、建设400个标准化新农村、转移8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5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三农”工作战略任务。扎实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一矿一企帮建一个新农村、党政机关单位帮扶新农村和干部定点包扶贫困村、县际帮带互助等活动。

  三是切实抓好民心工程,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年来,吕梁市累计投资18亿元,全方位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完善,一批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旅游大镇和商贸重镇快速崛起,城镇的吸纳力、带动力显著增强。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水利安全体系基本建立,电力正在成为主导产业。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善,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绩显著。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全面覆盖,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农村文化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具雏形,社保综合覆盖率达到82%,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扎实推进“生态吕梁”建设,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城、中心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从市委、市政府领导自身做起,人人包县到事,对于这个县的大事、小事、难事,包县领导都要牵起头来,具体负责,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办落实,以此引领带动吕梁市各级领导干部专心谋事、勇于任事、踏实干事。其次,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从市直机关做起,下决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职能,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全方位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此外,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吕梁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在新的一年里,吕梁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吕梁市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构想,即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三个发展”,着力实施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要特征的项目建设,以产业、民生、民富为主要特征的扶贫开发和以班子、基层、作风为重心的新时期党的建设“三大工程”,着力打造富裕新吕梁、特色新吕梁、宜居新吕梁“三新吕梁”,努力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上图:近年来,吕梁市扎实推进“生态吕梁”建设,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图为吕梁市莲花池公园。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