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扩大内需,重点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建设,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使我国经济向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发展先进生产力。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企稳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各行各业更加重视节能降耗,经济增长回暖与单位能耗下降并存,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体工业回暖的作用增强,装备工业回升速度不断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当前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终胜利的根本途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从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做法来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应对后危机时代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事实也证明,只有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从长远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在一定意义上说,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但也要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需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可能延续较长时间;经济发展还缺乏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和经济的发展还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外需减弱使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对工业和经济增速回升形成较大制约。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向好势头,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意识,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经济环境趋紧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作用,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促进一、二、三产业更加协调;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在自主创新、结构调整、集约经营、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力争在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更大进展。
一是保持需求稳定增长。从我国情况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处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面临难得的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紧紧抓住重大机遇期,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要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