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剧演员王昭懿的新收获
本报记者 乔申颖
  王昭懿(前)在水立方的舞台上演出《北京传说》。    (资料照片)

  活泼的王昭懿说起2009年的新收获几乎要手舞足蹈了。这一年,北京儿艺的“六·一”大戏《北京传说》走进了“水立方”,而王昭懿作为主演也着实过了一把表演瘾。“那是水立方啊,我站在舞台上,特别兴奋。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奥运冠军们在这里取得好成绩,现在我也到水立方演出了,感觉挺光荣的。”

  将演出地点选在水立方,效果的确出彩,难度可也不小。“舞台太大了,对演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般的剧场也就一两千座位,水立方的座位有8000个。说话的时候,你得举着手、跑着说,不然后排的观众根本不知道谁在说。所以整台戏我就一直跑一直跑……”王昭懿比划着说。

  这次演出的排练进行了三个多月,由于水立方白天还要开放参观,很多时候排练都安排在夜里。王昭懿说,大家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但想想还是很值得。

  《北京传说》是北京儿艺一个巨大的收获,不仅实现了首轮演出就收回全部成本,而且还首次将“游乐园”和演出结合起来,成为延长产业链条的一次成功尝试。

  2004年1月16日,北京儿艺作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首家试点单位成功转企,成立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院团改革的先行者,6年来北京儿艺保持着一年一个新台阶的佳绩,总收入从2003年的70多万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多万元。

善于运用市场化运营手段一直是新儿艺的突出特色,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演出场次比上年有明显下滑,但由于运作得当,总收入不降反升。其中,《北京传说》这样的成功策划功不可没。

  1999年到北京儿艺工作的王昭懿,十年出演了八部大戏的主角,见证了北京儿艺转制后的蓬勃发展。她对记者说,收入提高是最明显的改变,如今主要演员的收入比起转制前相差大约十倍。不过,作为一个演员,她更在意的是转制带来的对人才的重视。

  “以前都是导演说让谁演什么就演什么,现在是竞争上岗。你觉得自己能演什么角色,站出来大家比一比,谁适合谁上,给演员更多的机会,还有社会地位也提高了。”王昭懿还记得她主演儿艺转制后第一部大戏《迷宫》之后,出门头一回发现有人认识她了。“当时挺激动的,话剧特别是儿童剧能有这样的影响力,真是没想到。”

  在《迷宫》之前,中国的儿童剧还没有市场化运作的先例。当时北京儿艺和相关剧院谈场租的时候,相关剧院方面觉得儿童剧挣不了什么钱,还给减了场租。几年过去,这个市场已经发展壮大到了让人无法忽视的程度。

  “以前大家不看好儿童剧,现在很多投资商都会盯着这个市场。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这五年的事,不仅影响力大了,而且有了自己的观众群,听说很多剧场的演出已经预定到了明年。”王昭懿说。能身处一个上升中的行业,身处一个发展中企业,她说自己“特别幸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