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大开发推动新疆大发展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
本报记者 姜 帆

  ○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GDP从2000年的1363.6亿元增至2008年4203.4亿元,增长2.1倍,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 发展基础更牢固 2000年至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万亿元,占改革开放3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累计退耕还林1063.4万亩,2003年启动的退牧还草工程已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地1.2亿亩

  ○ 特色产业大放异彩 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甜菜糖生产基地和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油气勘探开发及石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2004年新疆GDP突破2000亿元,2006年突破3000亿元,2008年突破4000亿元。每千亿元GDP增长所用时间由7年缩短到2年。

  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给新疆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努尔·白克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经济社会的腾飞提供了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1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GDP。新疆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363.6亿元增至2008年4203.4亿元,增长2.1倍,年均递增10.6%,其中,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79亿元增至2008年的361亿元,增长了4.6倍。三是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2.6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222.2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5645元增至2008年的11432元,增长了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1618元增至2008年3503元,增长了1.2倍。2009年,预计农牧民人均增收500元,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

  记者:在西部大开发之初,新疆曾提出争取用5年至10年时间取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实现大开发创造条件。请问在这方面新疆近10年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努尔·白克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很多我们多年来想办而没有财力办的大事。2000年至2008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万亿元,占改革开放3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可以说,西部大开发以来是新疆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以交通为例,2000年至2008年,全区交通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66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26亿元,占总投资的34%。10年新增通车里程6.5万公里,到2008年底,全区公路里程达到14.7万公里。现有民用机场16个,民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西部大开发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运营。油气管道总里程由2000年的2696公里增至2008年的9455公里。

  水利、电力建设稳步推进。2000年以来,共新增灌溉面积4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99万亩,新增水库库容22亿立方米。2008年全区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00万千瓦,发电量突破492亿千瓦时。全区220千伏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至哈密、西至伊犁、南至喀什、北到塔城的新疆主电网网架。

  记者:这10年,新疆的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努尔·白克力: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07亿元,已建成226个项目,成功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九次生态输水,使断流30多年的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初步遏制,林草植被逐步恢复生机。完成退耕还林合格面积1063.4万亩。2003年起,我们还启动了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采取围栏、休牧、轮牧、禁牧等方式,保护和自然恢复了1.2亿亩天然草地。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使新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记者: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努尔·白克力: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有效地推动了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在农业方面,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从2000年的808.6万吨增至2009年的1200万吨。棉花产量从2000年的150万吨增至2008年的301.6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3%,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林果种植面积以每年100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超过1600万亩,果品产量530万吨。畜牧业稳步发展,乳品日加工能力在短短几年里从不足1000吨提高到近3000吨,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甜菜糖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番茄酱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90%,占国际贸易量的1/4。同时,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棉纺、乳品、制糖、饮料、酿酒、果蔬罐头、食用植物油等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棉纺织生产基地。

  在工业方面,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疆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新疆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原油产量从2000年的1848.4万吨增至2008年2715.1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从2000年的35.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235.89亿立方米,从2006年起跃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疆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煤电煤化工产业蓬勃兴起,一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准东、伊犁、吐哈、库拜等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煤电、煤化工将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新疆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特变电工在特高压交直流设备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研发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风科技的600千瓦、750千瓦及1.5兆瓦风机已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这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解决了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努尔·白克力:可以说,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自治区民生改善最显著的10年,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从2004年开始,新疆在全区地震易发、多发地区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08年,共新建改建抗震安居房227.5万户,有980多万群众搬入新居。

  为了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1994年新疆启动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到2005年累计投入26亿元,解决了796万人和2933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彻底结束了人畜共饮涝坝水的历史。从2006年起,又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到2008年底已投入近8亿元,解决了1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新疆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实现“普九”的人口占到全区总人口的99.8%,青壮年文盲率已控制在3%以内,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已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2008年全区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4.47%,有效地提高了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2001年至2008年新疆累计投入105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补助资金64亿元,占总投资的61%。建成农村公路4.6万公里,有98.6%的乡镇和73.5%的村通了公路。这些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使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