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花,最美的花
———访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者代表陈心启
韩 霁

  历经80多年,参与的作者多达312位,以及164位绘图人员,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多份,收集的植物种类、图版、篇幅都居世界首位,《中国植物志》的分量之重无人质疑。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连续两年空缺之后,今年终于没有再度落空,《中国植物志》的“含金量”也为这一奖项的规格和科学价值做了诠释。

  “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晶。”这位老专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植物志》的副主编、植物学家、80岁的陈心启,研究了一辈子兰花,他和植物的缘分可不短————从事植物研究60多年,参加《中国植物志》编写40多年,担任《中国植物志》编委30多年。即使这样他也从不敢以老资格自居,他说,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植物学界的前辈就开始筹划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才正式开始,但受种种因素影响,编写工作进展得艰难而缓慢,到改革开放前,才完成了整个工作的3%,直到改革开放后,植物志才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园林之母”,为这么多的植物编写“户口本”,建立“档案库”,不难想象这是一项多么浩繁的工程。《中国植物志》所包括的维管束植物就有3万多种,分别归属于300多个科和3000多个属中,由于种类繁多,一位专家往往毕生只能研究一个科甚至一个科中的几个属,这就决定了这部植物巨著的编研一定是一项集体协作、连续积累的工作,每个人的研究都离不开前人知识、经验和资料的积累,自己还要到野外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大量的原创性成果正是“含金量”所在。

  研究植物必须从事大量的野外工作,对于基础研究而言,野外是科学研究的富矿,广阔的大自然中蕴藏无数的科学信息。在陈心启眼里,兰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这种美吸引着他沉醉其中,虽苦不言,在跋涉中度过了自己的“花样年华”。

  兰花是一种进化能力很强的植物,因此往往在别的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树干上、峭壁间,它悄然绽放,而兰花的这种特性就使得研究变得十分艰苦。循着兰花的芳踪,陈心启和他的同行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条件艰苦的时代,常常是带上干粮、背上军用水壶就上路,发现了目标,先采集,再修剪,记录下所在位置、互生植物、所在植被等信息,做好标记,晚上还要烤制成标本。而陈心启说,他所从事的还不是最艰苦的研究,有的植物生长在更加恶劣的环境,而研究者就得付出更多。

  对陈心启来说,有兰花的地方就是目的地,即使在75岁时,他还爬上了云南麻栗坡的山峰。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爬山,他回答,“因为那里有兰花。”

         文/本报记者 韩 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