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不振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结构问题。
近5年来,我国投资率连续保持在40%以上,出口额占GDP比重均在三分之一以上。正因如此,我国经济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消费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却逐年下降,导致我国消费率自2000年以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过去一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目前来看,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板”。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也低于印度的54.7%。
扩大消费仍然任重道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置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位置,凸显出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应当看到,要扩大消费必须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起点较低,决定了我国的消费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有巨大的增长空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总体水平都还比较低,这就决定了增加收入会更多地转化为消费。
因此,扩大消费要从总体上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向企业和财政倾斜的状况,让城乡居民手中能有足够的钱来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切切实实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引导人们的心理预期,使人们敢于消费。要推进并不断完善社保、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继续加大对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将充分释放积蓄在亿万群众当中的巨大消费潜力。
扩大消费,还要改善消费供给结构,引导城乡居民消费。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消费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才能使更大的消费需求持续地被激发、创造出来。大力发展包括家政、社会化养老、旅游、文化、健身、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十分必要;我们也期待着网络购物、银行卡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和生活感受,激发更多的新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