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城市如何建·案例篇 11
常德: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徐虹雨 罗 琳 孟令坤
常德市加快城区建设步伐
常德市滨湖公园一角。

  常德地处湘西北,碧水青山,诗意浓浓,画境悠悠。

  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21年间,城市由20平方公里、约20万人发展到68万平方公里、约600多万人。常德在发展中变大,更在发展中变美。常德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了以“三山三水”为骨架,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生态园林系统,展现出城乡一体、山水交融的美丽画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让常德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彰显出日渐提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健康绿意

染绿城市与乡村

  寻幽访雅于常德,记者发现常德的水很清,常德的叶很绿,常德的空气很新,常德城乡那曲径通幽的泡过千年雨水的滑滑的青石板很凉爽!

  漫步常德,犹如行走在一幅清新的水墨画中:眼前是黛青色的山,脚边是潺潺流动的水,常德人自豪:“我们在城市里诗意地栖居。”

  上世纪80年代末,常德市城区建设基础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街头很少有绿地和公共游园。1988年撤区建市后,在经济并不发达、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常德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植树造林,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消灭荒山等绿化行动,不断收到成效。1997年,常德市正式明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650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植树2亿株。到目前,全市现有林业用地1256万亩,森林覆盖率44.8%(常德市水面多、农田多、山地少)。茂密的森林成为了常德城市的一道绿色屏障;市城区公共绿地也不断增多,绿地覆盖率为40.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9.19平方米,位于湖南省前列。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建设生态常德的指导思想。”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告诉记者,常德围绕“弘扬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常德”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式工作。既十分重视保留本地“山水城市、田园风光”的文化烙印,又特别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依托武陵阁建设武陵广场,依托抗战纪念公墓建设文化广场;以沅江边沙洲为依托建植物造景为特色的屈原公园;以森林为依托建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森林公园。2003年4月常德城市公园全部敞园,城市里一处处优美的公共绿地,景致宜人,成为人们闲暇享受的风景。

  绿色不断改变着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常德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44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湖南省排名第一。2007年,在国家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常德市各项指标在参与考核的113个重点城市中均处在前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见证着常德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成绩。

  绿色也同时改变着乡村生态环境。从2006年起,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全面启动。当地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农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气息,并与村庄整治、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及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等结合起来,突出乡村景观魅力和田园风光特色,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且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灵泉镇、蒙泉镇、龙池村等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为了保护这些成果,常德市加强了法规制度建设,2004年8月,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目标;2006年10月,发布了《常德生态市建设规划》;2007年9月,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协调全市生态市建设的工作机构,建立创建生态市的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常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常德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林考核验收暂行规定》等一批规范性文件颁布,建立起“变更绿化、砍伐(移植)树木审批制度”、“绿化方案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等绿化管理制度,绿化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形成合力

切实落实水源保护措施

  撑一竿长篙,搅碎一泓清水,哼一曲渔歌,扰乱一湖涟漪;青草在水底仍招摇,鱼儿在梦里也轻灵……这是一位游人笔下的梦里水乡———常德!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其中沅江和澧水均在常德穿境而过注入洞庭。位于古城常德东北面的柳叶湖,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AAA级景区,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区,景区绿化率超过了30%。

  杨柳依依,波光粼粼的穿紫河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金腰带”从常德城中蜿蜒而过。

  近年来,常德以构建生态常德、和谐常德为目标,发展经济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沅澧二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三级以上标准,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在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启动了护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江北城区纳污管线改造,江北城北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营。

  2006年,《常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出台,全市16个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得以明确;2007年对13家违法排污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和整治,对5个直接排污口强行关闭。全市造纸企业COD排放总量由整治前的5.76万吨/年减少到整治后的1.42万吨/年,排污总量较整治前减少75%以上。目前,常德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沅、澧二水常德段出水断面水质有机物污染负荷比2006年下降了65%。

  去年,常德市在澧县王家厂水库启动了大中型水库禁止投肥养鱼工作,全市37座大中型水库解除投肥养鱼合同,1189座大中小型水库被规划定为市县水源保护区。整治后,37座水库中的19座水质状况好转,已有17座水库水质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的水库由禁止投肥前的12座减少到1座。2009年初,为了保护水源,常德市政府不惜削弱支柱产业,做出了全市年内珍珠压减6万亩的规划,5年内不适宜养殖水面全部退出,目前已取缔养殖户1889户,面积6.27万亩。今年还在11个乡村开展了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在这些村共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122套,安装频振式杀虫灯80多盏,建废弃物收集池和有机废弃物堆沤池42个,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仅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水体污染源也随之得到有效控制。

  从2008年始,常德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十件实事”工程,出台了《常德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常德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规定价、计量收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路子,三年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115处,解决了1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后将以每年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向前推进。

循环经济

资源之链越拉越长

  养猪产生的猪粪尿和废水进入沼气池,产出的沼气除了给养殖场提供生产生活用能,还给部分农户提供生活用能……“零排放”养殖技术正在常德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位于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的尚寺坪村,远山围成绿篱笆,将平展延伸的千亩茶园环抱,从绿意盎然的茶园边沿绕行而进,是一字排开的农舍。

  去年,全国循环农业现场会在此召开。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山旮旯里举行,皆因那几幢厂房变出的连环“戏法”,让人可以亲眼见识到生态农业彰显的潮流和魅力。这些厂房属于桃源济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用途不是制茶而是养猪。在济庆公司的简介里,与养殖场占地15亩、存栏母猪345头、年出栏生猪7000多头、年产值1500万元等内容紧密衔接的是猪粪年产量700多吨、猪尿600多吨、废水49000多吨……但我们不仅没有看到这些秽物,甚至连养猪场的气味也没有闻到。排水沟非常洁净,清水汩汩流进了风景如画的夷望溪。

  公司总经理常异平和丈夫都是村里的农民,她指着墙上一块“种、养产业猪—沼—茶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给我们讲解道:养猪产生的猪粪尿和废水进入沼气池,产出的沼气除了给养殖场提供生产生活用能,还给部分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沼渣和沼液又是茶园最好的有机肥,她的500亩茶树只施这一种天然肥料。

  常异平夫妇1994年开始养猪,事业逐步做大。往年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处理利用途径,水源和农田都被严重污染。2007年,在听取县环保局专家建议后,兴建了一座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10万立方米,不仅使100%的猪尿粪、废水得到了无害化处理,一年还节省用电5万多千瓦时,节约化肥6.61吨。为解决富余沼气出路,还兴建了一个60万立方米的储气罐,让20多户村民直接受益。

  边看边聊,来到一座约100多平方米的小厂房前,一块“益生菌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流程图”固定在墙上。这是今年在湖南省农业厅微生物研究所支持下,建起的“零排放”养殖示范车间,通过栏内建垫料池,按比例加入谷壳、锯木屑、米糠、益生菌等组成发酵床,吸收分解猪粪尿和废水,实现“零排放”。25公斤的猪进去,115天出栏可以长到130公斤,其中垫料加工的有机肥每50公斤也可以卖到300元。

  在武陵区东江乡白龙村生物环保养殖场,养猪场主人向选永自豪地说:“我家的猪睡的是席梦思!”猪圈里,一头头白白壮壮的小猪惬意地活动在“软垫”上。“不要小看这层‘床垫',全靠了它,猪圈里才看不到猪粪、猪尿。”2008年5月,向选永在武陵区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下,投资13万元新建一栋300平方米的“零排放”猪舍,7月份养猪150余头,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而且这“床垫”非常耐用,三年不需要更换。三年后,垫料便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加工成商品有机肥。

  “零排放”养殖技术在常德如火如荼推广的时候,变废为宝的环保和致富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今年8月6日,湖南省首家以农林废弃物棉花秆、桠杈、树皮、谷壳等为原料发电的澧县生物质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从选址、立项、建设、点火、调试到正式并网发电,仅用了15个月时间。该厂年设计发电总量为2亿千瓦时,不仅可满足周边40万居民基本生活用电,还将大大减少堆积废弃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今年8月,在石门县的东山峰,一座75米高的测风塔正在紧张施工中,装机5万千瓦、投资5亿元的风电项目进入测风阶段;10月23日,湖南省首个焚烧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在常德市德山工业园开工,这是常德从中科院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采取政府扶持、引入外资、市场化运作的BOT模式。据了解,该项目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建设,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可用于生产地砖,飞灰可作生产水泥的生料,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具有循环经济效应。该项目总投资4095万美元,占地约80亩,计划明年底竣工,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年发电量可达9920.7万千瓦时,能满足常德市未来25年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行走在常德大地,盘点这里渐成气候的循环经济项目,我们深深感到,一个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只要认识到位,生态建设完全可以走在前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