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飞亚集团:办一家企业 富一方百姓
本报记者 牛 瑾 罗 霄

  最近,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替塞飞亚集团到养殖户那里收商品鸭的运输生意特别火。由于塞飞亚集团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使用的车辆实行了限号发放,出现了“一号”难求的状况。为什么这么抢手?“我们‘办一家企业,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和实践换来了百姓的信任。”塞飞亚集团董事长李秉和说。

把小农户带到大市场

  宁城农民长期从事种植业,增收步伐缓慢。1988年,农民出身的李秉和带领18名员工,靠银行的5万元贷款,在宁城县汐子镇创办起了一家纸箱厂;1997年,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李秉和决心打破当地农民单靠种植业的局面,转为发展肉鸭养殖业,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他们选择了引进良种肉鸭,扩大养殖规模,实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20年后的2008年,从一个小纸箱厂逐步发展为一个全国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塞飞亚集团,年产值达13.8亿元,创综合社会效益5亿元,带动种植、养殖、运输、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十几万人增收致富。

  塞飞亚集团始终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导产业,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紧密进行产供销及各生产环节对接,经过几期扩建,从鸭种繁育、商品鸭养殖加工、熟食制作到饲料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北京、呼和浩特建立了连锁餐饮业,实现了肉鸭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多重转化、多重增值、多层次开发。

  发展了的塞飞亚集团不断调整发展思路,按照“农企双赢”的原则,采取了“公司加农场,农场连农户”的方式,坚持100%的合同化管理机制,农户为企业做基地,企业为农户做市场服务,企业和养殖户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户建设养殖基地中,塞飞亚集团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激励政策。他们为养殖户提供了从鸭雏发放到毛鸭回收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在全国率先为养殖农户进行贷款担保,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同时实行农户之间互保,并对标准化出口农场给予一定的补助费。

发展循环经济富民强企

  在塞飞亚肉鸭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思想活跃了、视野开阔了,有的投资建商品鸭养殖场,或买来货运汽车给塞飞亚跑运输,也有的到塞飞亚肉鸭产业加工厂上班。现在,从事种鸭繁育、饲料加工、肉鸭加工、冻鲜品加工的产业工人达5000多人;公司每月支付工资总额达到700万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剧,塞飞亚集团顽强地承担起不减员,不降薪、不欠收购农户毛鸭和粮食结算款的社会责任。公司通过大胆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挖潜降耗、扩大生产能力、强力开拓市场等有效举措,大量安置当地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

  同时,让塞飞亚集团“挂念”的,还有“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正是通过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塞飞亚成为当地循环经济的示范样板。

  自2004年开始,塞飞亚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以鸭肉产业为龙头,以沼气热电联产为纽带,以特色鸭肉制品和有机蔬菜加工销售为驱动,构建了集种植业、养殖业、食品深加工、有机肥生产、再生能源利用于一体的“种、养、加、肥、能”五环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模式。即,绿色基地种植玉米、大豆等原料,加工成饲料养鸭,鸭粪和肉鸭加工废水发酵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再造新的能源供给企业,沼气残渣、废液生产有机肥料再供给基地种植,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链保证了肉鸭产业生态链的封闭式大循环,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还大大提高了肉鸭养殖加工中废弃物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

  如今,塞飞亚集团正在与宁城县政府一道投入到“产业带动、移民脱贫、养殖致富、农企双赢”的富民工程建设中,计划把宁城县西部山区的近1万人口迁入生态移民园,通过直接为塞飞亚集团务工和养殖肉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移民原来居住的山区则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移民生态园区按养殖区、生活区规划建设,这将是塞飞亚创造的又一个“富一方百姓”的新模式。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