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9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文化产业的“吉林现象”
本报记者 张小国 徐立京 李 亮 赖 薇 佘 颖 李己平

  编者按 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却涌现了生机勃勃的“吉林现象”。本报记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吉林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的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文化体制“早改而不是晚改,实改而不是虚改,深改而不是浅改”;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构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两大支点。全国文化资源禀赋与吉林相当的地方不在少数,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抓住文化体制改革

这一动力之本 

  吉林省地处东北,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这里的文化景致却别有一番风光,影视、歌舞、动漫、印刷、文化娱乐、艺术培训等特色产业生机勃勃,在全国颇有影响,被称为文化产业中的“吉林现象”。有人说,吉林省不仅产玉米、产汽车,产创意、产文化的势头也不可小视。

  通过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关键环节,主动先行先试,吉林人凭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平稳过渡的谋略,克服种种困难,使文化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早在2003年,长影集团和吉林出版集团成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先行一步。随后,吉林省委、省政府果断抓住契机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又确定了3市、2县及10个单位为省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改到深处是体制,改到难处是人事”。

  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深感“干部能上不能下,编辑能进不能出”是困扰改革的最大难题。出版集团成立伊始,首先启动干部体制改革。经营者一律取消干部身份,实行无级别聘用,民主评议、竞争上岗。2004年第一次竞聘,190多名应聘人员中,有48名被聘用,其中有一半是新竞争上岗的。5年来,吉林出版集团一直坚持竞聘制度。坚持不懈的改革,为集团发展注入活力,2008年实现利润1.3亿元,净资产9.3亿元;今年一季度出版图书1705种,同比增长54%,图书码洋21693万元,同比增长18%。 

  长影集团原董事长赵国光和现任董事长刘丽娟也说到人事改革是个难点。改革初期,长影的职工队伍膨胀到2800多人。为此,他们对职工进行“放飞”尝试,把职工分成四类:第一类,离退休的,“保”起来;第二类,55岁以上,或者工龄满30年,但又没有到退休年龄的,适度地保;第三类,集团和下属企业拿出300个岗位,竞争上岗,3年一签;第四类,未能竞争上岗的人,解除合同,给予一定补偿。 

  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谋划,讲究改革艺术,掌握节奏和力度。改革既要发挥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集体力量,汇集群众的智慧。比如,吉林出版集团的改革就比较注重“人性化”。在2004年第一次改革中,该集团对弃聘、落聘的人员采取了统一安置的做法。在劳动用工上,也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区别对待。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实力、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并成长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长影集团在我国电影企业中第一个完成彻底转企改革,从改制前亏损3000万元到现在每年盈利3000万元;吉林出版集团在全国出版业中率先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并且第一批探索跨地区整合,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 

  初尝文化体制改革胜果后,身处改革一线的不少人一再说,改革是一项前途光明的事业,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都是潮平岸阔,还有激流险滩,不都是柳暗花明,还有山重水复。  

如果当年不是参与改革的各方咬定目标不放松,咬紧牙关不退缩,任何一个时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动摇懈怠,就没有了今日文化领域内的“吉林现象”。谈及此,他们说一是“后怕”,二是“幸运”。后怕的是假如改革半途而废;幸运的是改革走出了沼泽地迎来了艳阳天。

  营造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的大环境

  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文化产业,像抓经济建设项目一样谋划文化产业项目。

  “长春市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 

  通化市委书记张安顺表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以解决资金瓶颈为着力点,以品牌、基地、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

  “我们首先从解决观念问题入手,强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少红说。

  文化产业虽然潜力无限,但还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需要倍加扶持和爱护。为了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着重打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近年来,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文化发展纲要》、《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本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原则,根据市场发育条件,逐步将经营性文化单位推向市场。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又进一步制定了《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在注册登记、财政税收、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针对文化企业偏重无形资产,并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实力较弱的情况,吉林省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作价作为出资组建文化企业。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2年内到位。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纲要、规划的引导下,全省各部门、各地区也不断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长春市今年5月制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政策》,并出台了《长春市2009—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重点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

  “融资难”是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07年起,吉林省每年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2010年将增至3000万元,加上新设立的2000万元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总体上将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通过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依托专业性投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这个数目从吉林来看已经是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共识,有利于调动一切力量把文化产业真正做起来。  此外,吉林省还将鼓励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地方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内给予一定优惠;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的问题,吉林省还将研究制订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质押办法。省投资、担保公司将为文化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规划、政策、法规、人文等种种产业环境因素,正是文化产业茁壮成长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吉林省对文化产业最大的扶持,就是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 

  集聚人才这一文化产业

 的第一要素

  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从吉林省各级领导干部到企业家,回答出奇的一致:人才。吉林省抓住了人才这一关键环节,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人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高广滨说,“一个名家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文化人才就可能带活一个曲目、一个团体、一个产业。要把人才作为推进文化发展最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要加快人才的优先发展和人力资本的优先积累。” 

  吉林省的文化人才集聚机制独具特色。有人将这一机制总结为,“培养一批人、留住一批人、回来一批人、引进一批人”。一方面,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运用高等教育和民间培训等方式,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创意及创作专业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制定人才优惠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人才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环境,让离开吉林的文化人才重回吉林,让优秀文化人才落户吉林。 

  目前,吉林省人才集聚机制的成效正在显现。吉林市歌舞团团长周国瑞、《英语辅导报》集团董事长包天仁、吉林动画学院院长郑立国等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能人,正带领一家家文化企业发展壮大。5年前,吉林动画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留在长春,纷纷“东南飞”,而现在留下来工作或创业成为许多学生的首选。

  为拉长文化产业链条,拉长各个环节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的“短板”,吉林省探索了“学、产、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吉林动画学院搭建起“学、产、研”结合的载体,成立了动画研究院和现代动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还在全国5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产、研一体化”的模式,使学院培养的学生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近几年,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超过90%。 

  正是由于优先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吉林省才能在产业基础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平地而起一个令业内瞩目的动漫产业集群。今年刚组建的吉林动漫集团,旗下11家企业总资产近4亿元,具有超过3万分钟的年加工生产能力。在5月份的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上,吉林省的动漫企业与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签约10多个项目,达成意向性投资近4亿元。 

  把创意与创业结合起来,是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探索。“文化产业是包容性非常强的产业,一方面它需要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它也能容纳草根艺人。正是这种包容性,使文化产业特别能发挥创造就业机会的功能。”吉林市文联副主席顾虹这样认为。

  吉林省大胆鼓励民间文化能人创业,构建起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引进、展示交易等服务保障平台,引导中小型企业登上文化创业的舞台,“当主角”、“唱大戏”。大学毕业生郭丽带着农村妇女办起紫玉木兰工艺有限公司,把小小绣花鞋出口到1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目前,吉林省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七成。 

   构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的两大支点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相结合,是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思路。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认为,吉林省的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包袱重、人员老化等问题,如果改革不与整合相结合,企业难以生存。为此,吉林省抓住重点企业与重点园区这两个关键环节,整合资源,提高骨干企业的发展能力,并优化产业布局,建立文化产业的集聚区。 

  骨干企业对整个文化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拉动力,因此,吉林省对骨干企业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并推动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增强骨干企业对行业与区域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吉林省打破地域和行政级次限制,由地方性演艺团体吉林市歌舞团牵头整合吉林省歌舞团和东方大剧院;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合作,在北京成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吉林省已组建起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省广电网络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演艺集团、吉林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7 个省属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许云鹏总结这一经验时说,整合优势资源,塑造文化市场的主体,是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下一步就是走出吉林,实现跨区域的整合,谋求发展良机。

  吉林省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的同时,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其他不少地方采取的“政府建设,企业入驻”的模式,吉林省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新路子。

  吉林省许多发展势头好的文化企业,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知合动画产业集团牵头建立了知合国际动漫产业园,包括动漫游戏的生产中心、教学中心、衍生品中心、发行中心和体验中心。集团总经理王立光说,“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业园,既给园区提供了市场、渠道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动漫人才搭建了实践平台。” 

  “政府引导而不主导,就是要最大限度保持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敏感度。”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姜凤国说。 

  在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长春市朝阳区采取就地发展的办法,在已有的朝阳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规划出文化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区。这一做法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省去拆迁与重新建设的费用。长春市朝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将通过“挖潜、调整”来解决园区未来发展空间问题。挖潜,进一步利用现有的闲置空间;调整,通过“腾笼换鸟”,实现文化产业集聚,促进开发区产业内容的丰富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过不懈努力,吉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到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了4.96%。文化产业作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