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第四届北京文博会的报道①
体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本报记者 李 亮

  “今年国庆期间,我在‘鸟巢’观看了张艺谋执导的大型景观歌剧《图兰朵》,那简直就是一场视听的盛宴。以后‘鸟巢’有这样高水平的演出,我还会去看。”在第四届北京文博会体育产业展馆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展览区,来自北京东城区的任东杰告诉记者。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北京奥运会的两大标志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由于体量庞大,赛后利用及维护面临着更大挑战。记者从本届文博会了解到,一年多运作的事实证明,“鸟巢”和“水立方”在赛后利用方面表现不俗。

  “鸟巢”和“水立方”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部分————旅游门票、演艺比赛及特许商品经营。其中,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七成左右。今年以来,先后有多场重量级演出在“鸟巢”和“水立方”举行,场场叫好又叫座,显示了它们作为大型演出场馆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鸟巢”和“水立方”还承办了意大利超级杯、全国游泳锦标赛、国际赛车大奖赛等一大批重大赛事,门票收入可观。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经理李启之介绍,“我们计划将‘鸟巢’、‘水立方’打造成世界范围内奥运设施赛后利用的典范。以‘鸟巢’为例,它的规划目标是成为一个既能满足广大市民健身娱乐需求,又能满足商业性相关要求,成为北京功能最大、设施最佳的国际大型综合体育文化中心。”

  一年来,“鸟巢”、“水立方”共实现运营收入5.2亿元,良好的收入支持了场馆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运营。现在“鸟巢”、“水立方”已经进入赛后改造阶段。改造后,“水立方”的运营面积将从原来的4.9万平方米增加到7.7万平方米,“鸟巢”有6.7万平方米可改造成为商业服务设施。

  得益于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和奥运成功举办的大好机遇,北京体育产业的崛起势头和发展空间非常令人期待。

  “众所周知,体育产业已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北京市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产业,市政府在2007年7月印发了《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北京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说。根据北京市的规划,“十一五”期间要实现体育及相关产业年均以15%的速度增长,力争在2010年体育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到全市GDP的3%左右。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积极落实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

  在第四届北京文博会期间,北京顶级体育品牌赛事推介会引起关注,北京将打造品牌体育赛事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途径。

  奥运会后,北京国际间体育交流活动日渐频繁,相继成功举办了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一系列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体育赛事。

  正是看好北京体育赛事市场的潜力,明年世界首届武搏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拥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基础、良好的场地条件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有效运作整合国内外有影响的赛事资源,将搭建开放型、产业化服务平台,组建相关赛事产业战略合作联盟。”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晋康说。

  北京只是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今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激发了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巨大体育消费需求,有力促进了大众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