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沉甸甸的笔”书写生命的奇迹
—记优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钟世才
□ 新华社记者 秦交锋 唐绪萍

  为了拿稳手中的笔,钟世才想了一个办法,在油水笔的下端套上一个螺丝帽。三年多来,钟世才用这种添加了特殊分量的笔,做信访笔录,写初核报告,记学习心得,也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钟世才,广西钟山县纪委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2006年,47岁的钟世才被查出患淋巴癌晚期。病中愈发瘦弱的钟世才,十几年来工作的“激情之火”却越来越旺。双手颤抖了,他没有离开基层纪检监察第一线;嗓子沙哑了,他丝毫没有减少接待来访群众的一腔热情。

  如今正在住院治疗的钟世才,惦念的是熟悉的纪检监察工作,牵挂的是未解决的信访问题。他说:“等我康复后,还是要回到单位,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

查案:“走过山路十八弯”

  碧溪山村民周尚胜依然记得2003年3月份第一次见到钟世才时的情形。天色已黑,周尚胜家刚吃完晚饭,这时候家门口来了几位陌生人。他们每人拿着手电筒,拄着一根木棍,衣服也湿透了。周尚胜心里犯嘀咕:“我们这里山路十八弯,晚上村里人一般都不敢出门,今天刚下了雨,还有谁赶夜路呢?”

  经过一番介绍,周尚胜弄清楚了,是县纪委审理室主任钟世才带队,来碧溪山核查群众举报村民小组长侵吞水库移民资金问题的。钟世才的深夜来访,令周尚胜至今唏嘘不已:“真是一位好干部呀!”

  事实上,这是钟世才第二次爬了10多里的山路来到碧溪山。就在头一天,钟世才和几位同事已经来过一次,可是扑了空。村民们白天大都外出干活了,找不到人。为了防止调查对象串供,钟世才当即提议,明天晚上二次进山。

  经过一番调查取证,已经深夜11点多了,钟世才和几位同事又连夜赶回县城。一个多星期后,村民小组长贪污移民款的案情查清了,很快移交给司法机关;又过了两个月,周尚胜和村民们足额拿到了移民款。

  在钟世才十几年纪检监察生涯中,为了把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山路十八弯”他没少走。对钟世才的“较真劲儿”,他的同事吴章林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1996年7月,我和钟世才一块儿到石龙镇调查一起镇干部贪污教育拨款的案子。本来,谈话已经结束,调查对象东拉西扯,没什么破绽可找。正常情况下,可以到此为止了。可钟世才放不下,又开展了第二轮谈话,最终找到了突破口。”

接访:“他对上访群众从来没脾气” 

  钟上超老人是钟山镇城厢街的村民代表,由于征地补偿纠纷,他和另外几个村民长期上访。2004年3月份,听说县纪委信访室的钟主任能够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几个村民代表找到了钟世才。

  “只要你们反映的问题属实,我一定帮你们解决。”听了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后,钟世才说得简单明了。听到钟世才这一句话,几个村民代表反而将信将疑:10多年的问题真能解决?

  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里,钟世才为给村民们讨回公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为了丈量清楚征地面积,钟世才协调国土资源局和村民代表一起勘查了六轮;为了协商土地价格,钟世才一边做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一边还要劝抚村民;拿到了补偿款,为了确定分配方案,钟世才又挨家挨户听取意见。

  到了2008年元旦,村民们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补偿款,钟世才也终于跑完了一场漫长的“接访马拉松”。

  信访室接访的多是一些“老大难”问题,群众情绪大,加上对法律法规不了解,协调起来很麻烦。和钟世才一块处理征地纠纷的钟山镇纪委书记钟镇说:“看到一些群众吵吵闹闹,我有时候就忍不住发脾气。可钟主任劝我说,不要急,让他们骂出来。他们也不容易,上访了十几年,情绪没地方发泄,可以理解。”钟世才接访时“耐得烦”是大家公认的,同事们从没见过钟世才对上访群众发过脾气。

坚守:“实报75元”的清廉

  走进钟世才家,第一感觉是有点空空荡荡。家具不多,上世纪80年代的冰箱、结婚时做的衣柜、过时的吊顶风扇……无不显示这个家庭的寻常与清贫。

  诱惑并不是没有,钟世才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碰到调查对象的“意思意思”。2003年春节前,钟世才正在调查县直某单位李某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恰在街上偶遇李某。李某远远见到钟世才,跑过来递给他一个信封,说:“600元钱,给小孩过年。”钟世才一把推开了李某,说:“公是公,私是私。”

  钟世才公私分明,甚至有一个“实报75元”的“段子”在同事之间流传。2001年10月的一天,钟世才中午接待5位乡镇纪委干部,按标准每人15元,可以报销75元餐费,饭店给了钟世才80元的手撕发票。到了办公室,时任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的邓杰已签“属实”,可以报销了。可钟世才却说:“要写上实报75元,因为实际只消费了75元。”弄得邓杰一时不知道怎样入账才好。拗不过钟世才,邓杰最后只得写上“实报75元”。

  钟世才是一个工作了18年的“老纪检”,三进信访室,两进审理室,曾获贺州市纪检监察系统三等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9年还被自治区纪委监察厅授予“全区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同事们都说,钟世才不容易,他家里的负担实在太重。

  2000年,和钟世才一家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不慎跌倒,股骨断裂,瘫痪在床。一下班,钟世才就赶回家前前后后忙着伺候老人。2003年,岳父又生病瘫痪在床……伺候两位生病在床的老人,钟世才忙得焦头烂额。两位老人对女婿非常满意,常常对邻居说:“我家钟世才,比我的仔还要好。”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病中:手握套了螺丝帽的笔

  很多人说,钟世才得了淋巴癌,还能活这么多年,真是一个奇迹!可在身边同事的眼里,真正的奇迹是钟世才身患重病,还日复一日接访、写报告,像正常人一样不停工作着。

  2007年7月,几个疗程之后,病情有所好转,钟世才返回了工作岗位。时任钟山县纪委书记的古国章找他谈话,劝他多休息,工作可以少做点。“我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不善言辞的钟世才也很执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同事们发现,钟世才做的可不是“一点”。早上不到8点,钟世才来到了办公室,打扫卫生,帮同事整理办公桌,去卫生间倒垃圾。“我见到他去倒垃圾,就说他,这种事儿让年轻人去做。”县纪委副书记邓杰说。“我做不了其他的,就做点小事吧。”钟世才回答。

  由于病情发展,钟世才的手指颤抖,握起笔来有困难。开始的时候,同事们只看见他写字一笔一画,很慢。到了2007年底,同事们惊奇地发现,钟世才手中的笔多了一件东西————笔的下端套上了一个螺丝帽。“加了个螺丝帽,笔在手中就不会抖得太厉害。”钟世才这样向同事们解释。

  在钟世才的办公桌上,留有几本笔记本。从2008年3月6日开始,会议记录、工作安排、学习心得,一直记到今年10月26日。

  10月29日,钟世才又一次住进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开始新一轮放疗。住院治病,钟世才“表现很好”。主治医生王仁生说:“老钟很配合我们医生,他总是说好好治病,赶快好起来,好回去工作。”

  “他这个人,不让他想工作他就心烦,就是喜欢工作。”妻子雷一平说。

  “住院这些天,耽误了工作。现在,我手里还有一个‘小金库’的案子没有完结,等我出院后要马上着手进行。”谈起工作安排,钟世才眼中充满了期待。     (据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